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有关英语教学中语义的模糊性探究

毕业论文 阅读(7.87K)
有关英语教学中语义的模糊性探究
摘要: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已取得颇为可观的成果。本文在阐明模糊概念的基础上,对语义模糊性的根源及其本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阐述了模糊语义同精确语义、多义及歧义的区别,同时指出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的益处。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义;模糊性;
 
  1965年,美国科学家查德教授在美国《信息与控制》杂志发表了题为《模糊集》( Fussy Set)的文章,首先提出了模糊理论。近年来,由于模糊理论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语言的模糊性也已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并逐渐成为语言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在我国,伍铁平先生在《模糊语言初探》中,首次引入模糊理论,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一、关于模糊性
  恩格斯说:“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要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针对语言,中间环节即意味着中介之间模糊的存在”。
  美国哲学家皮尔斯认为:“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实际上仍不能确定是把这些状态排除出某个命题还是归属于这个命题,这时候,这个命题就是模糊的”。
  模糊集合论的创始人札德充分概括了模糊性的亦此亦彼的特点。
  我国学者李晓明则从认识论角度出发,认为“所谓模糊性,就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他的定义揭示了模糊性的实质。
  二、语义模糊性的定义、本质及产生的根源
  所谓语义的模糊性,就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在语言中的.反映,它是作为思维物质外壳的语言的特征。
“模糊语义的本质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模糊反映,所谓模糊反映就是人们意识中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不可能精确或不必要精确的反映”。
  就像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的那样:“词义所代表的其实并不是客观事物或现象,而是这些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
  关于语义模糊性产生的根源,国内外学术界主要有3种观点:(1)由本体的模糊性而产生的语义模糊性;(2)由人类的模糊认识产生的语义模糊性;(3)由语言本身的特点导致的语义模糊性。
  三、模糊语义与精确语义的关系
  精确语义是指那些可以直接观察或采取各种手段对它们进行测量、计算、推理、验证,全面深刻、准确地认识它们的特点和性质,准确地反映这些客观事物的特点、性质的词语的语义,例如:“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以及一些数学公式等。而在“That is a beautiful girl”中, 很难确定到底多美才算得上beautiful, 因此该词是模糊词。此外,还有“How young is young ?”的问题,都属于模糊语的范畴。
  模糊语义和精确语义可以看作是矛盾的双方,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他体重82公斤”和“他体重80多公斤”。两者比较,前者是精确的,后者是模糊的,假如后者与“他比较胖”相比较,则又是精确的了。
  四、模糊语义与多义和歧义的关系
  1.模糊语义与多义的关系
  模糊语义同多义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多义性不是造成语言存在模糊性的原因,也不是模糊性的表现,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产生原因和表现方式。具体说来,有如下两点:
  首先,概念意义不同。多义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具有几个性质不同的意义,也就是一个语言单位具有多个不同的义项。例如“bear”一词,就有众多的意思:(1)large heavy animal with thick fur; (2)rough or ill-mannered person; (3)person who sell stocks , shares, hoping to buy them at low price. 这就是多义性,每个义项概括的范围都是确定的。而模糊语义则不同,模糊语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反映。
  其次,它们产生的原因不同。多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减少符号的数量,减轻人们的记忆负担,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而模糊义,是由于人们在概括中舍弃了对象中的一些个别属性,保留它们的某些共同的一般的属性,概括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所形成的就越具有模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