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关于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析

毕业论文 阅读(5.07K)
关于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析

  [论文摘要]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民族精神和国防教育的内涵分析,论述了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关系,结合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现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发掘和整合文化资源、改革和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强化和优化网络宣传等一系列加强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思考和对策。

  [论文关键词]国防教育 民族精神 培育 大学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持和前进动力,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今天,中国正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迫切需要有昂扬奋进的中华民族精神来凝聚和团结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人们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在把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尤其是应对其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时,我们更需高度关注在实践中推进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问题。故此,在当今时代,弘扬和培育大学生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和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必然面对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的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起来的、为本民族绝大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并渗透和体现在民族共同的心理、文化、思想、性格和情感中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等核心文化心理和精神特征的总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优秀精神品质。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共性,又包含着独特的个性。党的十六大对中华民族精神概括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体系中,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爱国主义不仅是她在千百年来生存和发展中凝结成的崇高的民族情感,也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的价值选择。长期以来,中华儿女把爱国主义视为个人生命的根基和发展的基础,当做人生的价值标准和精神目标。爱国主义精神绵延不绝,支撑着中华民族战胜困难,保持生机和活力,不断前进和发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发挥着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和社会促进作用,它包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一直发挥着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统摄力,它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思想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民族成员的行为和实践,它像一根强有力的纽带把整个民族紧紧地联结和黏合在一起,在起到协调、统一的整合作用的同时也引导和促进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关系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普及性教育,目的是培育国防后备人才,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国防教育具有明确的民族精神教育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总则写道:“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由此可见,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担负着提高思想道德、民族精神、科学文化、心理健康等素质的重任。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核心也是爱国主义,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防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当前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主要以国防教育作为重要的活动载体,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校的国防教育活动存在着流于形式的倾向。
  1 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从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其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国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了一定的提高,一些高校开设了国防教育专业,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但总体上看仍存在问题:一是编制不落实。按照相关规定,高校一般应设军事理论教研室,根据学生人数配备相应比例的专职军事理论教员,而实际上许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的配备人数比例远低于规定要求。二是教师的学历、职称、科研水平普遍不高。高水平教师的缺乏增加了国防教育开展的难度,降低了国防教育的教学质量,阻碍了国防教育的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