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古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论文

毕业论文 阅读(1.21W)

摘要:古树以其优美的形态、丰富的人文内涵,被人们尊称为“凝固的诗,动感的画”,它为现代环境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古树含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人们尊敬它、崇拜它。以古树为题材的神话传说、人物事迹、历史典故、诗歌及绘画作品构成了我国丰富的人文资源,它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论文

关键词:古树;环境艺术;设计;文化

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说过: “人们的才智与直线有关,但感情却与大自然的曲线相联系”。那些彩色织物、花朵、风是用作柔和生硬建筑的另一些手段……现代建筑多为几何空间,它们给人的整体感受是规矩、机械、强硬、缺乏温柔感。古树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它在庭院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设计处理上有显著的景观效果,易形成优雅、惬意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一、强调空间

点缀于建筑外部空间或建筑院落中的古树能够起强调空间的作用,常给观赏者良好的景观视觉美。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用高大古木来点缀园林小空间的佳例很多,主要是利用了古树的形态、体量等特性,增加庭院的空间感,以形成视觉焦点。园林中的古树,或一、两株,古拙苍老、盘根错节于由建筑、游廊、墙垣围成的小而封闭的院落空间;或两、三株偏植于稍大一些的空间院落一角,其高低、大小、疏密与院的.大小相适应。无论是树种或名贵、或挺拔、或苍劲、或古拙、或婀娜多姿,或盘根错节,都有其独特的性格。正如明代文震亨《长物志·花木篇》所说:“庭除槛畔,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或孤枝独秀。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特别是一些历尽变迁的古柏奇松,更是富于特别的风韵情调。

二、隐蔽空间

在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中,不论建筑规模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并总是千方百计地把“景”部分地遮挡起来,而使其忽隐忽现、若有若无。比如在古典园林中,多以一墙之隔或入园门后常常以影壁、山石、树木为屏障阻隔视线,务使游赏者不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在园内,不论是高大的楼阁或小巧的亭榭,全然地坦露总不如半藏半露显得含蓄、意境深远。其实,这与中国绘画的画理有相通之处,绘画中最忌把主题坦露于画面,常把“深山藏古寺”和“桥头竹林锁酒家”等作为绘画的主题,使“藏”的境界得到巧妙的表现。在传统的造园艺术中往往认为露则浅而藏则深,为忌浅露而求得意境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

古树对建筑物的遮挡,既隐蔽了空间,同时也丰富了空间层次、增强了景观的深度感。人们在观景时,透过枝叶扶疏的网络去看远处的某一景物,尽管实际距离不变,但感觉上却显得更深远。例如,苏州网师园中的“看松读画轩”一景。在轩与它前面的大园池对岸处,立着三株古松奇柏,既点明了主题,又增加了北岸风景的层次。

三、柔化线条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众多建筑面材为建筑立面设计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但有些建筑面材的使用,不但不能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而且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感受。比如大量的毛面石材墙面或裸露的钢筋混凝土墙面,粗犷厚重给人强烈的压抑感;大面积金属材料、玻璃材料的使用,光滑耀眼,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视觉,并且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古树以其独特的形态,可以柔化建筑物生硬的外轮廓线和粗糙质地,使得筑立面效果虚实协调,达到建筑与周围空间环境协调与统一。阳光下,古树斑驳的投影映着建筑立面,生动有趣。变化的光影,使建筑物原本生硬的线条被柔化,带给我们无限接近自然的感觉。

四、烘托景物

对于建筑、树木、水等的相互映衬关系,唐代王维所写的古代画论《山水诀》和《山水论》,曾有这样的诀谚:“平地楼台,偏宜高柳映人家;名山寺观,雅称奇杉衬楼阁。”“有路处则林木”,“水断处则烟树”。画诀告诉人们,作为建筑的亭台楼阁,偏要高柳、奇杉这些花木来“映”、“衬”;路边水际,也要“林木”、“烟树”来勾连,来开合回抱。自古我国古代造园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因此,在古典园林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的亭台楼阁周边都有高大乔木相映衬、相烘托。比如拙政园中的别有洞天景点,一高大古树映衬着长廊,使景色顿显丰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结合建筑基地周边原有古树来建设楼阁,既能够衬托出建筑物又能增添自然野趣和幽静,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此外,依据古树四时之景的不同,还可以陪衬出建筑物的秀丽。

参考文献

[1]刘顺国,陈松领,张长海.古树名木的价值,中国林业,2007,7(22).

[2]李泉涛,绿色植物与空间共舞.家具与室内装饰.2004,12( 14):38-39.

[3]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99-301.

[4]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92-299

[5]徐炜.福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福建林业科技,2006,(3).

[6]古树复壮与养护,中国花卉报,200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