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论文

毕业论文 阅读(1.35W)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论文

摘要:教育学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重点面向教育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其主旨在于把握教育学的内涵,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提升教育学学科的科学化水平。为此,要分析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继承和创新的视角研究教育学的发展,更好地优化教育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教育学;发展;继承;创新;

教育学旨在揭示教育规律,并为教育实践提供一般性的理论说明和依据,是根植教育、服务教育的知识,表现出教育知识的实体化、整体化和统一化,具有特定的理论取向和体系取向,是具有一定逻辑体系的理论知识,有其相对严格而精确的学术语言,各知识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是紧密且有逻辑顺序的。同时,教育学还体现出人文取向和价值取向,是具有价值性的科学知识,所有关于“培养人”的问题都是教育学中最为前提性和核心的内容,并引导学习者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叩问人生存在价值。

一、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现状

(一)对人的关注、实践关注和学科关注

一是教育活动中对“人”的关注。首先是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具体表现在面向实践的立项课题研究,并总结和归纳渗透性探究学习和独立性探究学习两种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是还对教师发展的关注,可以通过研究性实践、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合作研究、课例研究、专题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个人反思和实践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二是对教育实践变革的关注。这主要是对学校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方面的探索性研究,并逐渐加强课堂教学、班级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更新性研究。三是对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关注。这主要是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科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包括本土化教育学、中国特色教育学、原创教育学等,以更好地研究和推进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发展。

(二)以转型为主题的教育学学科研究基调

在教育学发展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转型是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主旋律和基调,形成了全方位、多层面的转型讨论和分析趋势,引发了社会关于教育观念、教育问题的具体研究,也引发了不同学科领域的特殊问题的研究,由此也可以看到教育学科在社会转型中的利益、矛盾与冲突。

二、教育学发展中的继承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对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逐渐地由现象到本质、量变到质变,体现出对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继承。如师徒授受关系就是人类教育文明史中极其普遍的成果,并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师徒授受关系的继承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在于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的增强,由之前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教育学发展中的继承还包括对其他教育学相关学科成果的继承,是在哲学思想及其方法的引领而不断发展的。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它体现出对既有哲学的主动选择和继承,以其作为教育学研究的认知论和方法论的思想基础。在对既往哲学继承的过程中,不仅是哲学研究者单方面的过程,也不仅是教育学研究者的研究过程,而应当是具有认知活动的人对既往哲学的继承,表现出领域划分的特点,并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体现出对既往哲学继承的多样化特点,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教育学分支学科。

三、教育学发展的创新

(一)教育学概念体系的转型与创新

一是教育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当今的教育涵盖极其宽泛,它不仅包括各种私立和民办的学校,而且还纳入了研究机构内容;另外,还出现了新的ICT技术生成的各种网络教育、在线远程教育等。二是教师的专业化转型。在基础教育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尤其是课程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改革,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转型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包括对教师地位和身份的重构的研究,要求教师向更高层次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和转型。三是教育活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当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不断涌入的时代下,教育活动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原有的教育结构、类型、层次都有了新的变化,教育机构、教学方式、教育评价标准也不断更新。以课程为例,它不仅仅局限于纸质课本,还涌现出各种不同形式的电子媒介文本和对话,如:电子学习、网络学校、学校组织再造、团体学习、“愿景”等,推动了教育活动的创新发展和进步。

(二)教育学学科理论的反思与创新

一是要坚守学科立场。教育学研究要坚守自身的学科立场,要确定学科研究的问题域,以开放的视角重构教育学科知识体系,使之在多学科研究的语境中秉持其独特的专业气质和特色,恪守教育学自身的价值取向和科学性。二是推动本土创生。教育学在发展创新的进程中,明晰了本土创生的教育理论,即:教育本质论、教育功能论、教育先行论、素质教育论、教育公平论。其中,教育本质论提出了社会实践活动说,明晰了教育的本体方位,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教育功能论明确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等功能。教育先行论明确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为科教兴国提供理论支撑。素质教育论着眼于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德育为先,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教育公平论则主要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更好地促进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三是促进学科协同创新。要明确教育学研究成果的普适性、系统性和抽象性,确定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元层次”学科属性和学科地位,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支撑。同时,还要扩大学科视野,注重学术品质,主要包括教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本土意识”“学科意识”和“方法意识”,不断优化和创新现有的科研评价机制、学术成果质量保障机制。另外,还要优化学术队伍,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整合学科资源,共同探讨和研究学科重大课题,获取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三)合理利用教育学大纲和教材

教育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教育教学素养的任务,要通过教学大纲明晰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内容,并以教材为主要媒介,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立足基础,突破重难点。要结合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立足于教育学基础知识概念和体系,进行教育学内容的深化和扩展,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学习。其次要合理简化教材学习内容。要以教育学教材内容为主线,明晰其知识架构,合理地进行简化,使教育学知识内容化整为零、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加深和巩固教育学知识的理解和体悟。

(四)推进模块化与动态教学机制改革创新

要树立大教育学观念,立足于课程教学一体化和科学知识理论,将教育学课程组建为基本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智慧生成、教育教学改革、科研、教育学名人名著欣赏、名师风采等不同模块,以核心知识团为基础,精心遴选教学模块群,根据不同课时和学习需求动态调整。在动态组合教学中,要使各模块群之间的知识点独立完整且相互联通,任课教师之间也可以动态组合,相互交流、沟通、探讨、分享和研究,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学。同时,还要采用不同的辅助教学形式,灵活组织课程教学资源,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采用各种辅助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学习者的教育素养和知识。

(五)增强学习的主动意识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学习,在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和任务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发现学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通过学生的发现学习获悉教育学知识并掌握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角色模拟、案例研究、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引领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在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对教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另外,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环境,教师也要积极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其直观、生动的特点,为学生展示和呈现教育学知识内容,更好地提升教育学教学效率。

(六)教育评价模式的创新

在教育学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难以真实完整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挫伤影响。为此,要对教育评价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学习参与活动、社会实践、考勤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进行学生学习状态的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白洋.初探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专业发展中的“专业哲学”使命[J].教育教学论坛,2017 (32) :228-230.

[2]辛萌,侯怀银.教育学传统解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7 (1) :87-92,123.

[3]唐林伟.对我国职业教育学发展困境的一些思考[J].职教论坛,2017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