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剖析及就业出路指导

毕业论文 阅读(7.85K)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 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剖析及就业出路指导

论文摘要本文剖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深入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集中围绕毕业就业问题的观念问题、学校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广开渠道、完善机制、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积极开拓就业等方面,寻找出路与对策,旨在着力构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就业出路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的和谐与稳定。随着我国高等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加之当前席卷全球的国际危机的影响,无疑进一步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对于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况,究其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建设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是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质量、提高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但仍有一部分大学教师没有认识到重要性和尽到自己的责任,认为大学生就业是学校的事情,是招生就业处的事情,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支持和参与的力度不够。另外,在校大学生就业观念理想化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很多毕业生不是从实际出发,选择最能发挥专长、最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岗位,而是盲目要求工作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都把目光盯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而对于非公有企业,尤其是农牧区基层,却鲜有兴趣,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的窘境,从而存在着“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矛盾。
  (2)高等学校专业滞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高校专业是指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高校的运营机制是一种计划招生,统一分配的计划体制,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毕业生分配市场导向的今天明显显露出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弱点。另外,高校的人才观及相应的培养目标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导致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不适应。在市场机制下,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需求取向,做到“产销对路”,学生毕业才有出路,学校也才有生存的竞争力。
  (3)国家扶持力度和学校就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国家虽然为鼓励和吸引人才到中西部和欠发达的地区发展或者支援教育,实行很多优惠政策,但是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对这些毕业生支援国家服务期满后还缺乏相关的引导;某些地区还存在户口、限制,这势必会影响人才的自由流动,影响就业。此外,大学毕业生正处于真正迈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对社会还不是很了解,对自己的工作和前途的定位也感到困惑和迷茫,正需要学校对他们提供有关职业规划、就业方面的帮助,但有关学校存在就业指导和信息的滞后,就业渠道、就业信息不畅。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
  1 进一步更新观念
  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象已拓展为全体在校生,因此就业指导不仅仅是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宣传和择业技巧指导方面的“临阵磨枪”,而是“全过程,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长期备战”型的就业指导。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学校教育水平的综合反映。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就业岗位总是“僧多粥少”,要想在竞争中占得先机,保证稳定的就业率和质量就要靠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工作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必须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做好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把就业工作放在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全面抓、全过程抓。即在整个就业指导过程中,我们要将就业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与新生相结合、个性化就业指导与辅导相结合、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基层观念引导与榜样教育相结合、把就业工作贯穿于学校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要科学引导学生认清形式,摆正位置,客观、公正、全面地认识自己,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提高自我调试能力,实现以市场为本位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