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合同治理流程及其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毕业论文 阅读(7.48K)
合同治理流程及其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摘要】 建立与实施合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流程、降低风险、进步效率。这需要建立在合同治理流程和合同治理风险分析基础之上。本文将合同治理一般流程分为合同预备、签署、履行和履行后治理四个阶段,从合同治理流程视角和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视角分析了合同治理风险,并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以期为建立合同内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合同治理;风险分析;控制方法
  
  合同治理是企业重要治理内容之一,其主要目标是优化合同治理流程、降低合同治理风险、进步合同治理效率。这需要对合同治理的一般流程和合同治理风险进行分析。其中,对合同治理风险分析,可以从合同治理流程进手,也可以从导致合同治理风险的主要因素进手。
  
  一、合同治理的一般流程
  
  合同治理一般经过合同策划、调查、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正式签署、分送相关部分、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纠纷处理、回档保管、执行情况评价等环节构成。可以将合同治理划分为四个阶段:合同预备阶段,包括合同策划、调查、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谈判、拟订合同文本、审核等程序;合同签署阶段,包括正式签署合同、将合同分送相关部分等程序;合同履行阶段,包括合同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处理纠纷等程序;合同履行后治理阶段,包括合同回档保管、执行情况评价等程序。合同治理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二、按流程分析的合同治理风险及其控制方法
  
  合同治理风险主要集中显现在履行阶段,但也隐含在整个合同治理流程中,尤其以合同预备阶段为甚,且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分析合同治理风险,可以从合同治理流程进手,也可以从导致合同风险的各种因素切进。企业在合同治理的每一个流程中均存在风险。按照合同治理流程进行风险分析,可将合同风险分为合同预备阶段的风险、合同签署阶段的风险、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和合同履行后治理阶段的风险。
  (一)合同预备阶段的风险
  合同预备阶段的风险是指在合同预备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包括合同策划风险、调查风险、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的风险、谈判风险、合同文本风险、审核风险等。
  合同策划风险是指在合同策划阶段存在的不能满足企业战略和业务目标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合同策划的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或者业务目标不一致;二是故意规避合同治理的相关规定,如将需要招标治理或需要较高级别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拆分成标的金额较小的若干不重要的合同。对于合同策划风险的主要控制方法:一是审核合同策划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目标的一致性;二是在合同治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不得将需要招标治理的重大合同拆分为不重大的合同,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合同调查风险是指在合同调查过程中对被调查对象做出不当评价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对被调查对象的履约能力和贸易信誉给予过高评价的风险。要控制这类风险,主要是进步合同调查职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在充分收集相关证据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判定;建立合同对象的贸易信用档案等。
  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的风险是指准合同对象确定不当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为:将不具备履约能力的对象确定为准合同对象;将具有履约能力的对象排除在准合同对象之外。主要防范措施就是实行准合同对象确定的集体决策制度,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合同谈判风险是指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忽略了重大题目或在重大题目上做出不当让步的风险以及本企业谈判策略泄密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对合同标的、产品和服务的数目、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或技术标准、价款或酬金的确定方式与支付方式、履约期限和地点及方式、违约责任的主要类型及其承担方式、争议的解决方法和地点等涉及合同内容和条款的核心部分,乃至关键细节等的忽略或做出了不当的让步,可能导致企业权益受损的风险;对可能存在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之事项的忽略。控制合同谈判风险的主要方法是组建素质结构公道的谈判团队,如要求谈判团队中除了有经验丰富的业务职员外,还应当有谈判经验丰富的技术、财会、审计、法律等方面的职员参与谈判,必要时还应当聘请外部专家参与合同的相关工作;在谈判过程中,谈判团队及时总结谈判过程中的得失,研究确定下一步谈判的策略等,充分发挥团队的聪明;在整个过程中,夸大并做好保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