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毕业论文 阅读(5.33K)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一种教学原则和现代思想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识。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而又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独立思考能力差,因而如何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并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使其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中实施学生为主体实质就是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学生视为主体。是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仅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而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数学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启发者,起的是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应该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适当情况下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培养主体意识。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每人自制一个圆柱体容器及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上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拿自制的圆柱体容器装满沙子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当三次装满时,老师提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
        1.等底等高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几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几分之几?
        2.圆锥的体积应当怎样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推导出:等底等高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那么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1/3.从而学生自己推算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V锥=1/3Sh。
        二、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数学难理解”的畏难情绪,对数学不感兴趣。其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激励学生的参与动机,而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没有根据小学生既好奇,又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个让学生参与的情景,争做学习的主人。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发挥学的主体作用。
教师就应该恰当地利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创设教学情景激励学生的参与动机。
        三、坚持“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为主体,实施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勤于动脑,积极思维,自觉努力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以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研究问题,发现规律,提出见解,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优化教学过程,体现主体意识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它是以一定的认识论为基础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也必须以科学的认识论为指导,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念,又从抽象的概念到具体的实践,从而引导学生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正确认识规律,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也就是体现学为主体的`过程。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接着老师指导设问:我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来计算?然后让学生操作进行割补,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老师引导提问:1.割补后的长方形的长跟原平行四边形的长有何关系?2.割补后的长方形的宽跟原平行四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学生讨论、推理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学生讨论、推理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一过程既让学生掌握了转化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课间,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习规律的展示过程。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数学教学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尝试成功的愉快。真正让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使素质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