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毕业论文 阅读(1.9W)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年龄在65-83岁,从病情观察及评估、监测生命体征、有效供氧、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结果39例病情稳定后出院,1例病人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积极护理有助于疾病早日康复,是的关键。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持久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1]。随着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逐渐增多,尤其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不断增加。针对其病情危重,病变迅速,病死率高的特点,在积极有效的治疗基础上,加强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对病人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AMI的特点,更好地掌握老年人的护理,现就本病的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65~83岁。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确诊。临床症状:典型胸痛27例,不典型胸痛13例,其中无痛3例,上腹痛6例,肩背痛3例,晕厥1例。心肌梗死部位:前壁心肌梗死18例,前间壁心肌梗死7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4例,下壁心肌梗死9例,下壁合并前壁心肌梗死2例。

1.2研究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的危重急症,病人入院后应尽快收入冠心病监护室进行治疗。监护室内应配备连续心电监护仪、复苏设备等及经过专门训练的护士和医师。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心电血压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地给药,尽早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维持循环稳定,仔细观察病情及疼痛时的主要表现、部位,准确评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有效供氧,尽一切可能识别和治疗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

1.3结果住院的老年患者40例,经仔细观察、严密监测、及时治疗、精心护理,39例病情稳定后出院,1例病人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

2护理措施

2.1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住院后,首先护士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如意识、精神状态、性格、心理、皮肤、病情等状况进行准确评估。连接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吸氧,随时注意观察心绞痛、低血压、心力衰竭等各种临床症状,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观察心力衰竭的症状,为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当心前区疼痛剧烈时,密切观察患者胃肠道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心情紧张,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极易诱发心律失常,24h内可以并发各种心律失常,应严密监测心电、血压、心律、心率的变化。根据心肌梗死部位不同,也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下、后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警惕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生,尤其夜间睡眠时,防止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心率减慢,应备好除颤仪等一切抢救物品[2],前、侧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警惕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护士必须严密观察,若发现早搏、心率过快或过慢等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行电除颤,这是防止死亡的关键。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应及时行胸外按压等复苏处理。

2.2氧气吸入吸氧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间断或持续吸氧可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因左心衰竭所致的低氧血症,减轻疼痛,有助于梗死周围的缺血心肌的供氧,避免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3]。一般使用鼻导管吸氧法,氧流量可根据病情调节,一般氧流量2~3L/min,如合并心衰时氧流量可增至6~10L/min,可采用酒精湿化加压给氧,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有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吸氧,一是认为吸氧不治病白花钱,二是嫌麻烦,我们护士要向老年人说明吸氧的重要性、必要性,使其配合我们的治疗,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