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浅议古典诗词与生物教学的关系

毕业论文 阅读(1.08W)
浅议古典诗词与生物教学的关系
摘 要:在生物教学中引用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生物学问题与社会文化相联系,在生物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
关键词:古典诗词 生物教学 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 
        在中学生物教育、教学中引入诗词,一方面,可使得教学内容活泼,拉近生物学与生活的距离,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同时,赋予学生生物学的眼光,从而有更广阔的文学视野,并认识到扎实的生物学知识对文学创作也非常有益处;对生物学与文学交叉的关注,可以为以后从事科学文学创作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又可以给学生提供从人文的视角去看生物学问题的素材,将生物学问题与社会文化相联系,在生物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
        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学
        许多诗词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筛选,并融入个人的情感而创作出来的,是自然世界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这些诗词可看作是一种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这和科学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当于简单的科学探究结果并对生命现象进行解释的案例;同时,由于它的短小精悍,语言优美,便于中学生阅读,很适合用于对教学内容的阐述,也可用于作为思考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应用。
        有大量的诗词描绘了生物个体的特点。如《诗经·国风》中的《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的诗词则反映了生命现象,例如不同生物之间、或者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诗经·国风》“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因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有些诗词似乎与生命现象无关,却隐含着一些生物学问题。例如,有些诗词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历史时期某地,比如三峡的自然环境,这就为我们今天追溯当地的环境条件变迁提供了证据。如李白《下江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绅《闻猿》“见说三声巴峡深……始信哀猿伤客心”。这些诗词可以互相印证,表明当时的三峡地区猿猴数量较多,生态环境应该较好。另一方面的例子,如关于秋愁的描绘: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对于为什么会有秋愁,今天的生物学研究已经能够利用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的.知识去进行解释了。
        二、可以由此感受自然与生命之美和诗词意境之美
        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入诗词,在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并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美。例如,自然界中的蛙鸣,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韵律,感受到生命之美。对此进行描绘的诗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诗人笔下,经过剪辑、组合,再现并美化了这样的意境,使它永恒,使我们可以体会到那些“蛙”一直在唐诗宋词中“鸣唱”。
        三、如何将诗词引入生物教学
        1.导入新课时适当运用诗词,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导入新课。       2.可以利用诗词设置悬念,采用发现法、探索法、目标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探索,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例如,在讲授有关“物种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来启发学生。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呢?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思考质疑探索等自主学习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收到如同章回小说、电视连续剧的“悬念”效果。
        3.编制练习题,引导学生练习。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朝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分析: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否有科学道理?②诗人对“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描述是否完全正确?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你能通过改其中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吗?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反映了( )。
        A.地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B.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C.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人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了( )。
        A.环境能改变生物的性状;B.环境改变了生物内部的基因;C.人类的移栽改变了生物的性状;D.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5)“几处草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了鸟类的______行为,从获得途径看,这种行为属于______行为。
        (6)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竞争关系的是( )。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