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浅析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点思考

毕业论文 阅读(2.17W)

论文关键词:社会阶层结构 劳动价值论 创新

浅析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点思考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使劳动形式、劳动主体、价值源泉和分配理论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要求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新的思考。

0引言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指导意义,只有在与具体的实际的时代特征相结合时,才能得到实现。本文在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要从劳动形式、劳动主体、价值源泉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进行理论创新。

1传统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劳动价值理论是在对工业化初期的资本主义英国进行批判分析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带有一般性的规律。因此,对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面临的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面临的情况有很大不同。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西方发达国家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生产社会化进程刚刚起步。今天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出了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步人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使劳动的方式和内容、劳动结构、社会分工、价值的形成及其向价格的转化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机械僵化而教条地照搬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尤其是拘泥于马克思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清况作出.某些个别论断,就不能科学地回答今天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有关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一些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利益群体不断出现,收人报酬呈现多样化,先富起来的并不都是按劳分配所得的结果。这种理论和现实的悖论迫切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富和收人分配理论的创新。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改革前中国社会“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劳动者阶级的单极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呈现从单极向多元的演变。有学者按照占有组织、经济、文化资源的不同状况把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划分为五大社会经济等级十个阶层。五大社会经济等级包括社会上层(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和大私营企业主),中上层(中低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主),中中层(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中高级技工、农业经营大户),中下层(个体劳动者、一般商业服务人员、工人、农民),底层(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并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和半失业者)。十个阶层是按照占有资源的类型和多少来分划的,包括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我国社会经济等级具有跨阶层界线的特征,阶层分化结构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已初步形成了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充满动态特征的阶层结构。事实证明,这种阶层结构分化演变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但这种阶层分化演变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却不能在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那里得到劳动价值理论的支持,诸如私营企业主、炒股获高利者、企业经理人员等人收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是不能用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来解释的。

2劳动形式创新与劳动主体创新

2.1劳动形式创新

关于社会劳动的形式,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社会劳动有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活劳动与死劳动(物化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等。与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代相比,今天劳动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劳动进行细分,如创新劳动、重复劳动和混合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创新劳动和常规劳动等等。虽然对劳动的具体形式众说纷纭,但都承认服务劳动是重要的劳动形式,认为科技劳动(即创新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等,而且在新价值创造中的比重日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