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试析课堂教学中师生冲突的有效管理策略

毕业论文 阅读(1.45W)
试析课堂教学中师生冲突的有效管理策略


  论文摘要:师生关系的好坏决定着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然而在教学活动,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冲突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地管理冲突,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论文关键词:师生冲突;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一次上课时,某教师发现班上的一位差生与其同桌在课桌里玩自制的纸棋,便喝令他:“我讲到哪里了?”这位学生竟脱口而出一个“将”字。此时,那位教师怒从心起,便将他拉扯上讲台。由于中途用力过猛,学生摔倒了,哭闹起来。结果,家长对这位教师有意见,学生也对他“敬”而远之。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微观环境中的教育问题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师生冲突现象就是其中之一,而课堂中的师生冲突现象则尤为突出。
  本文开头所述案例就是课堂中师生冲突的常见表现形式之一,课堂中的师生冲突往往表现为面对面的、激烈的冲突,教师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缓解冲突,不仅会影响当下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会使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可见,运用有效的管理策略缓解师生冲突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将根据组织冲突管理的有关理论尝试提出有效的师生冲突管理策略,以期为正被此问题困扰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提供借鉴。

  一、师生冲突的概念

  一般来说,冲突之所以产生有两个要素是必不可少:一是观点分歧(有些是表面上的分歧),二是这些观点不能相容。冲突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组织生活概莫能外。
  组织管理学认为,冲突现象存在于任何组织中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对组织冲突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传统的管理理论试图构建以和谐、团结、效率为特征的、稳步发展的理想组织,认为冲突是破坏性的,不利于组织的正常活动,因而对组织冲突应该采取回避、掩盖或压制的态度。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破坏了组织的自我调节能力,妨碍了组织的发展。
  现在,组织冲突被认为是正常组织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存在冲突并不完全是坏事,如果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还能发挥有益的、积极的作用,因此,管理者要接纳冲突,并思考如何有效地管理冲突。
  学校组织中的冲突表现为学校成员与学校成员(个体或团体层面)之间的冲突。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双方主体,师生之间的冲突构成了学校组织冲突的主体部分,正确看待并有效管理师生冲突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和学校组织目标如期实现的重要条件。
  根据现代组织管理学,可以对师生冲突形成以下基本认识:师生冲突是学校生活的组成部分,既无法避免也不可能消除;师生冲突的产生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师生双方的地位目标不一致以及信息的沟通不畅等因素有关;分析师生冲突的原因是很重要的,但相对而言,更重要的则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冲突,降低冲突的破坏性后果,并尽可能使之产生积极的、建设性的后果。
  在本文开头所述案例中,教师“喝令”学生回答、“怒从心起”、“拉扯”学生等一系列表现均表明该教师不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做出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行为,试图通过压制(惩罚)的方法制止该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并为其他同学树立规范。
  从管理过程来看,教师之所以采用压制(惩罚)的'方法对待“下棋”学生,是因为在该教师的观念中学生的不规范行为破坏了课堂秩序,而理想的课堂形态应当是每个学生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因此该教师不容许有“下棋”这种“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出现,出现了这种行为就不是正常的课堂教学了。
  可见该教师的观念仍是传统管理思想的体现。从管理结果来看,学生“哭闹起来”,对教师的“管”并没有表现出认同和服从,当下的课堂教学没有出现教师预期的结果,而且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恶化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也受到了影响,教师的管理并没有缓解师生冲突,反而更加破坏了师生关系,教师压制学生的做法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无效管理。
  对冲突的无效管理“不仅会导致当前局势恶化,还会使组织状况每况愈下:员工挫折感不断累积、组织氛围日趋恶化和破坏性行为日益增多”。
  总之,教师的传统管理观念和无效管理策略会严重损坏学校组织健康,破坏教育教学活动。然而,现实中有相当多的教师像案例中的教师一样固守着传统观念并采取无效的强硬做法,带来的破坏性严重侵蚀着学校教育的有机体。要发挥师生冲突的积极影响需要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正确看待冲突,掌握有效的冲突管理策略,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师生冲突的有效管理策略

  1.组织冲突的管理思想
  既然冲突表现为对立、不相容,冲突本身就内含着“非赢即输”的倾向,为了避免这种倾向带来的不利后果,有必要在行动之前首先对影响作出判断。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美国管理学家肯尼思·托马斯(Kenneth Thomas)提出了冲突诊断的权变方法。他认为,人们认识冲突的方式源于两个重要的维度:合作性,即一方满足对方利益的程度;独断性,即一方满足自身利益的程度。
  基于这两个维度,托马斯还提出了五种管理模型,即竞争性行为、回避、调停、分摊的倾向和合作的倾向,与之对应的管理策略分别是以下几种。
  (1)强迫策略,它以一方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倾向于高度竞争、不合作,其结果就是导致“非赢即输”的局面。
  (2)回避策略,是指冲突的一方持漠视态度,无视冲突的存在,试图回避冲突以解决矛盾,其行为表现为冷漠、退缩和无动于衷,但这并不表示冲突不存在,潜在的冲突在另外的时候又会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