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弗莱的文化理论内涵

毕业论文 阅读(2.67W)

弗莱在《创造与再创造》一文中,曾对文化做出了一个宽泛的定义,他说:“人不像动物那样直接与赤裸裸地生活在自然之中,而是生活在他从自然中建构出来的封套里,这个封套通常被叫做文化或文明。”[1][p5] 弗莱此处所说的文化,显然是一个大文化概念,它指自然之外人类所建构的一切生活,并且这种文化的建构完全是人以自己为中心,并以自我为目的的。
为此,弗莱还在同一篇文章中用了一个譬喻来说明这一点。他说:“如我所称谓的,我们的封套——文化的隔离,将我们与自然分开,它很像(使用童年时期起萦绕我的一个形象)在夜晚一个亮着灯的列车车窗,多数时间它是我们自己对外关心的一面镜子,包括我们对自然的关心。作为一面镜子,它使我们充满这种感觉:世界主要是某种与我们相关的存在物——它为我们而造,我们是它的中心,我们是它存在的理由。但是,这面镜子偶然也会转向一个真正的窗口,通过它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漠然的自然的景象,它没有我们而独自存在了无以告知的年轮,它似乎只是偶然生产了我们,如果它有意识的话,它可能只会后悔生产了我们。这一景象驱使我们进入我们偏执于自己的相反的一极,在那里,我们似乎是一个巨大阴谋的牺牲品,发现我们不经我们自己的意志,随意地被派定了我们无迹可循的戏剧角色,这种状态是海德格尔所称的‘被抛状态’。”[2][p5]弗莱用这个譬喻,不仅将文化与自然分离开来,而且虚拟各自的立场来审视对方,最终还是为了审视人类自身的存在,从而确定文化的范围。
同时,在与自然的对应中,弗莱勾画出了文化的疆界,他的勾画,是在与自然对立的意义上说的,即文化就是自然之外的关涉人的活动的一切存在,包括语言。弗莱说:“文化氛围,或叫它别的什么,将我们隔离于自然。它由种种要素构成,其中以语词为主。这语词的部分我称之为神话谱系,或由语词所传达的人类创造的整体结构,文学居其中心。这个神话谱系属于镜子,而不属于窗户。神话被创设出来,不是为了直接地向外观看自然,而是为了标定人类社会的边界,为了反映它的关心。”[3][p6]文化是自然之外的人类的整体建构,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神话,就是语言;是语言沟通了文化与神话,文化因而包括了神话,神话因而成为文化。
总之,弗莱关于文化的这些陈述,表明他将自然之外的人类的所有的活动,所有的创造都视为文化,因而文化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整体。所以他的文化理论也就注定了是包括多方面内涵的学说。

弗莱的文化理论内涵

                         第一节  文学原型循环论

《批评的剖析》是弗莱的成名作,在这部著作中弗莱对原型进行了移位,把心理学或人类学意义上的原型移到了文学领域,赋予原型以文学的含义。原先的原型是一些零碎的、不完整的文化意象,是投射在意识屏幕上的散乱印象。这些意象构成信息模式,既不十分模糊,又不完全统一,但对显示文化构成却至关重要,现在经过弗莱的移位,原型成了文学意象,一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意象,它常常在文学中出现。并可被辨认出作为一个人的整个文学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4][p365]
而对于文学原型的基本特征,弗莱则是通过《圣经》和希腊神话的象征系统来描述。他从这些古代神话故事及其在后世的种种置换变形过程的描述和分析中,引申出贯穿整个西方文学史的叙述结构原则是三种先后出现的神话或原型象征模式,即古代神话模式、传奇模式和写实(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模式。三个模式中,后两个均为对前一模式的“置换变形”(Displacemint)。
首先是神话原型模式。弗莱认为神话“是一个整体的隐喻世界,其中每一事物都暗中意指其他事物”,因而“神话是一种不明显的隐喻的艺术”。其次是传奇原型模式,它是神话向人的方向的置换变形,其特点是也由隐喻转向明喻,这里置换变形的核心原则在于“神话中可以用隐喻表达的东西,在传奇文学中只能用某种明喻的形式来表达。”再次是现实主义模式,它是对传奇模式的进一步置换变形,其中明喻的关系也不明显,但就其文字内容与现实事物的相似关系看,实质上仍“是一种扩充的或隐含的比喻”,“是一种不明显的明喻艺术”。[5][p174-176]这样,从神话——传奇——现实主义,文学的演进线索就由比喻的结构原则贯穿其中,即由隐喻——明喻——不明显的明喻,而这一贯穿线索中,基本的动力是原型模式的不断置换变形。
在此基础上,弗莱又从神话的两个对立的隐喻世界出发,推导出五种原型的意象结构,即启示的意象、魔幻的意象、天真类比的意象、自然和理性类比的意象和经验类比的意象。前两种意象直接来源于神话的两个隐喻世界,分别对应于宗教中的天堂和地狱;后二种意象由前两种意象类比推演出来,根据它们趋向于理想或现实的不同程度而分别对应于传奇、高级模拟和低级模拟,后两者实即写实或现实主义。通过这样的梳理,弗莱就把一部西方文学发展史描述为原型象征意象不断置换更替的、有规律的演进过程。
而在另一个方面,他又进一步认为这五种意象结构虽然只“是一种静止模式”,“构成作品的基调”,但“它们最终可以转换”。其中启示(天堂)与魔幻(地狱)两意象为两极,中间的天真类比、自然和理性类比及经验类比三种意象结构提供了转换运动的过程,而“过程的基本形式是循环运动;盛与衰、劳与逸、生与死交替发生都是过程本身的韵律。” [6] [p209]这样,弗莱就把自然界和生命的循环运动的规律引入到其理论当中。
他在五个原型意象结构的静态分析中曾概括出七个意象范畴,这里他又对七个意象范畴分别从叙述的动态转换角度,分析了它们的循环运动特征:(1)“神明世界”。他从许多神话故事的分析中概括出“将死的神在同一人格中重生便是所有同类神话的规律特征”,其循环运动规律是“某一个神话的死亡与复活,消失与回返,隐退与重现”。(2)“天体中的发光世界”。他归纳出三种重要的循环节奏:太阳神每日经天一次;基督教文学中,太阳从冬至到夏至的循环运动,象征受黑暗势力威胁的新生的光明的主题。(3)“人类世界”。他从人生节奏与太阳运行节奏的相反类比中,揭示出“醒觉生命和梦幻生命的循环”,以及与动物相似的“生与死的循环往复”。(4)动物世界。同人一样受自然法则的制约,其生命也是生死循环。(5)植物世界。他指出其循环方式是“一年一度的四季交替”。(6)文明社会。他指出,在文学中,“文明社会的生命常常等同于有机物的循环过程;生长,成熟,衰落,死亡,以及另一个体形式的再生。”(7)水的象征。也经历雨、泉、溪、江河、海或冬日的循环往复。弗莱在分析了七个文学意象和象征范畴中的循环运动方式后,进一步归纳出它们共同的.循环特征,即“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如一年分四季,一日分为四时辰,水的四形态,人生四阶段,西方文化的四阶段等;并认为这是整个宇宙的循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