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连锁零售企业的转型

毕业论文 阅读(1.32W)

内容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城市零售企业应当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流通连锁网络。组建产供销相结合的大型现代商贸集团,实现目标市场区域和经营战略上的重大调整和转型。这种战略调整无论是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对城市零售企业自身都意义重大。本文试图探索城市零售企业转型,构建城乡一体化现代流通网络的具体路径。

新农村建设中连锁零售企业的转型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市零售企业 现代流通网络

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连锁零售的必要性

(一)连锁化经营发展现状

连锁化经营是与传统的单店铺经营相对应的一种经营模式,是由若干家统一形象、统一标志的店铺,在总部的统一管理下,按照统一的经营理念组成网络化的多店铺经营系统,以共同经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组织架构。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构建多店铺的经营系统,从而实施连锁化经营:即直接投资建设、运营的直营连锁;通过转让特许权招摹他人加盟的特许连锁;以及收编其他门店的合同加盟(自愿)连锁。连锁化经营自1859年在美国产生以来,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显著的规模优势,今天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零售组织形式,倍受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流通产业的欢迎。连锁化经营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年,但发展十分迅速。2005年全国前30家连锁零售企业店铺总数16665个,实现销售额4910.4亿元,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20.7%和30.9%,涌现出一批如百联、国美、大商等知名零售企业,无论是门店数量还是销售规模都有了显著的增长。但是与国际零售巨头相比,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经济实力仍然不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我国城市连锁化零售企业已近饱和

在国内一、二线城市,零售企业的发展空间有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50家跨国商业巨头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城市市场竞争激烈。以青岛市为例,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家世客、麦德隆、易初莲花等纷纷在此设立店面,国内零售企业国美、苏宁、大商等也纷纷抢滩登陆。2005年全市批发、零售等网点总数达到22.66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商业网点由2001年的175.4个提高到2005年的306个,四年猛增了74.5%。在我国许多城市,商业网点已到了相当密集的地步,发展空间已接近于饱和。

(三)我国农村连锁商业潜力巨大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连锁商业几乎是个空白,商品流通和营销模式亟待提升。我国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有9亿,占总人口的73%,但农村社会消费零售额只占全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40%。因此相对于竞争激烈的城市,现代商业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为此200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争取三年内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国50%行政村和70%乡镇。

城市连锁零售企业向农村发展的意义

“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而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城市零售企业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上山下乡”发展农村连锁,是一次历史性机遇,具有深远意义。

实施“蓝海战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我国零售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基本格局是内部竞争激烈,群雄割据,外部又面临着国际连锁的强烈冲击与挑战。因此,在跨国商业巨头进入我国城市争夺市场之时,我国大型零售企业一方面直面竞争,不断巩固和扩大城市市场,另一方面率先进军外来者陌生的农村市场发展连锁经营,可以跳出竞争激烈的“红海”,实施“蓝海战略”,培育并形成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与跨国巨头抗衡的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