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毕业论文 阅读(9.85K)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那么,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如何改革呢?

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摘要:高校为经济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但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尤其在现今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师范院校的非师专业应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发展目标,所以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现就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找到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经济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

一、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没有明显区分

经济法课程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法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懂外语、懂法律、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高校的非法学专业也普遍开设了法律课程。经济法是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但是主讲经济法的教师多数是法学专业出身,大多还是沿用法学的传统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法律思维的培养,而没有意识到经济类专业是一个实用性较强的专业、经济类专业应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发展目标,这种教学现状是不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

(二)教学方法单一

我国高校现在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课堂讲授,经济法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讲,学生在下面机械的听。教师的主要讲授内容就是枯燥的理论,学期刚开始,学生对课程还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好奇性,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厌烦心理。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陈旧,脱离实际

经济法教师虽然也认识到了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也开始注重案例教学,但是教师所选取的案例大多是较为陈旧的案例,甚至还有上个世纪的案例,不能作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然吸引不了学生兴趣。另外教师更多的是机械的选取案例,很大一部分并不能与所述理论紧密结合,学生听完后是一头雾水,更不用说自己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了。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堂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大打折扣,不适应现代社会高校经济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客观实际,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网络环境带来的教学思维转换的必要性

在中国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着教育应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教师在教育中主动施教者的地位和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课程已发展得非常普遍的情况下,网络环境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普及及发展的情况下,网络资源可以充分共享,教学素材更加丰富生动,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主体变成课程的引导者,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深入思考、分析总结,甚至可以以自己的独特观点对教师提出质疑。

(二)经济类专业对经济法教学方法的特殊要求

我国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部统一的经济法,经济法律规范散见于各类法律规范之中,内容庞杂、体系混乱,这就导致了经济法课程内容广泛,一个学期有限的课时内,要完全按照教材所列内容讲述完毕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师在现有经济法课程安排及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应有针对性的选取适当的教学范围,对教学方法作进一步的改革也是必要的。

(三)基于对教学规律的新认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在于得法”。高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但是不能把课堂教学作为传授知识的唯一途径。在经济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提倡引导式的教学模式。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让学习“过程”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