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新课标下的几点教学尝试

毕业论文 阅读(1.76W)
新课标下的几点教学尝试
        “新课标”的制订和实施,是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新起点,是由传统课程体系向现代课程体系转化的标志。在内容结构、课程目标等方面作了重大改革,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更是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解读“新课标”结合“新教材”,教师的教学任务就一目了然:“将素质教育惯穿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学到对终生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新课程的不断探索与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实践者。总结以下几点教学尝试方法以便和大家探讨。
        一、做好教学准备
        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而恰当的教学方法又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二、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地理教师与其它各学科教师一样,首先应树立新时期的地理教育观,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不仅要传授有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及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教育。
        三、构建学习新摸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方式逐渐由被动接受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前提下,融会贯通,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及时转变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得到充分发展,作为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构建“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合作竞争”的学习新模式。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唤起学生深层需要的教学方式,是在学习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它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处理好两个关系
        这两个关系就是: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之间、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过去的课程“过于注重地理知识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课程唯一追求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养成,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的第一任务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使课程在“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三方面,均衡地发挥作用。其功能在于“培养人”、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结合”,简而言之,更加注重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于地理能力的理解其实就是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发现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而地理技能是学习地理知识与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与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地图运用技能、地图分析技能、地理图表的绘制技能、地理观察与调查技能、地理统计与计算技能、地理观察仪器操作技能、地理教具和学具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探索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因而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支配学,学无条件的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就走向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