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实用范文>读后感800字>

《边城》读后感800字大全

读后感800字 阅读(3.37K)

《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以下是本站为你们整理的《边城》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边城》读后感800字大全

《边城》读后感【一】

茶峒,一座淳朴的小城,一个尚未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小城……

窗外,华灯初放,将城市装扮得异常娇艳妩媚,很美,但这种美似乎是修饰出来的,毫不真实。渐渐地,我愈发憧憬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茶峒”一边城的生活,那里的人,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虫,一山一水,都带着一股淳朴,甚至连一只小黄狗似乎也懂了人的心思……

老船夫,在世间活了七十年,有五十年在小溪旁,与小船,与翠翠,与小黄狗相伴,在小溪两岸,来回摆渡,送来来往往的路人过河,无论风吹日晒,寒冬腊月,盛夏酷暑,他总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奋斗,但是当有人想给他一点报酬时,他却总是回绝。他就做了这么多年毫无收入的工作,但他却经常请人喝酒,待人总是那么友好,直到悄无声息的离开人世。茶峒,这座小城,造就了老船夫不为功利的难得品质。

翠翠,一位遗孤,与祖父一起生活。十三四岁时,情窦初开,喜欢上了傩送二老,但因为种种原因,傩送二老最终离开了,而翠翠一直在等待这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会回来的人……

老船夫是淳朴的,翠翠的梦也是纯朴的,边城的一切一切都是那么不含杂质的,而现代社会,已经被物质文明所摧毁,似乎一切都变的虚假,似乎一切就是为了金钱,一切就是为了利益,渐渐地,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几天前的一件事:

我与妈妈到街上去买鱼,看到了一位中年妇女很“孤独”地守着鱼摊,我和妈妈心有不忍,走上前去,向她买了几条鱼,她用秤一称,说是“三斤六两”,于是妈妈照斤两付了钱,谁知,我们回家一称,只有“二斤八两”,第二天,我再次看到了那位卖鱼的中年妇女,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老船夫的淳朴,使我感动,边城的生活,令我向往

读完《边城》,很多东西值得回味。也想弄明白,作者为什么写这样一个悲剧?为什么不是完美的结局?但是当小说结束的那一刻,我知道,小说中的人物跟我再也没有任何关系了,他们的选择永远停留在小说中,想来有些伤感。

沈从文用自己笔下的故事,为我描绘的是湘西的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梦境,读完这部小说,你会心灵澄澈,受到一种来自心底的一种感动和洗涤,你会从一种焦虑中解脱片刻,这就是沈从文的文字的魅力。

读完这本很短的故事,心中赞叹沈从文的功力的一流:淡雅的文字,唯美的画风,平静的渡船生活,热闹的端午节,捉鸭子的乐趣,爷爷和渡船人的寒暄,茶峒人的善良,淳朴都让我羡慕,羡慕这样一个桃花源!

翠翠那典型的中国女性的面对爱情的羞涩,口是心非,调皮,狡猾,水灵灵的女孩儿形象跃然纸上!

《边城》读后感【二】

翠翠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爱情美好的幻想都让人心底一软。哪个少女不怀春?但是一个和爷爷相依为命的可人儿,我总希望她可以有一个美好的归宿。

幸亏二老傩送也是喜欢她的,两情相悦。

可是因为大老也喜欢翠翠,而翠翠最先遇见二老,就先喜欢上二老。我也在想,爱情到底是什么逻辑?真的有顺序吗?先遇到就会抢占那份不可名状的先机吗?如果是这样,老大真的只是错失了先机而已。只是因为翠翠最先遇到老二,所以翠翠才会喜欢老二,而不喜欢老大。

其实大老二老都是好孩子,他们就算面对爱情的竞争,也没有想过破坏兄弟情,大老坏了,也从侧面说明他痛失爱情后的失望和悲伤,不然一个水性那么好的人怎么会死在水中?

大老坏了,二老误解是老爷爷使坏。傩送对翠翠的感情也无疾而终。老爷爷也因这份误解生了病,撒手人寰!

傩送远走他乡,只留下翠翠一个人,我在想,这个可怜的人,以后要怎么过活呢?作者只留下一个悲剧的等待和无尽的失望。

读到结局,感觉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要是没有结尾该多好啊。

沈从文笔下这个唯美的典型的中国式爱情故事,也许是悲剧,但这个悲剧还是有那么多美好的地方,值得回味。

读了这个故事我才明白,如果有人能够写出美好,那么沈从文绝对是我遇到的第一个人,美好的人们,美好的爱情,还有美好的人心。

《边城》读后感【三】

听完有书共读沈从文的《边城》这部书,童颜主播的声音从头至尾,一抹淡淡的愁云因绕于心,以诚挚的情感,精美的语言,诗意的情感,把我带进与现实世界完整不同的`唯美时空里,让我沉醉于一曲清爽悠远的等....旋律朴素,但嘹亮的音调却足以在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散去。

《边城》就是一杯白开水,透明、纯粹,不含任何杂质。入口的感觉虽然总是淡淡的,但你不会厌倦,反而,会在一次一次的品饮中体会到她与众不同的风味。

不能不佩服沈从文的文笔,短短的一本小说,那样云淡风轻的描写出了特色的人情风味、乡土世故。还有翠翠,这个山泉一样清澈的女孩,她的爱情亦在字里行间不动声色地铺展开来了。《边城》这本小书刚开始听读时候,感觉这是一幅人与自然相得相融,却又流露出一副面对人生悲凉命运的无奈与困惑的面孔。

这本书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听读完毕,第一篇开头展现了那片宁静的自然风光,寥寥几笔勾勒出翠翠和爷爷简单的生活中透出的那些快乐和活力,然后便讲述了那个热闹的端午节,翠翠的爱情便是从这时拉开了序幕。

到了后半段,读的我有些急躁起来,翠翠的爱情之路似乎愈发崎岖了,一件两情相悦好事却被一连串的误会打乱,总也成不了,船总的儿子大佬、二佬都喜欢上了翠翠刚刚开始竞争,大佬的殒命却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二老不再那么坚定地要娶翠翠,船总开始对爷爷有偏见,而爷爷的木讷和口拙也让船总和二老对他产生了误会。

接近尾声时,一场暴风雨带走了爷爷年迈的生命,也许,它也同样粉碎了翠翠刚刚萌芽的幸福。在整部书里,最幸福的人应该是爷爷吧,这位带着那个时代典型特征的老船夫,他敬忠职守的在岗位上奉献了50年,他拥有过平凡的妻子、可爱的孙女、几十年的至交老友,也经历过妻子的死亡,女儿的离去。最终在对孙女的担忧中与那条渡船伙伴一起逝去。虽然一生清贫,但这也算是完满的一生了。

我本来就是爱掉泪的人,读完了《边城》这本书,我的心也变得酸涩、潮湿起来,眼泪就不听话的流出眼角,老公还笑话我说:这是小说是故事至于吗?。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悲剧美就美在它的它的残缺。《边城》就是如此吧。我不禁遐想,如果没有那场暴风雨,如果爷爷不那么木讷,如果大老没有死,如果翠翠主动一点,甚至,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这个时代,那么,她现在该是幸福的吧!又或者,有了那些如果,翠翠便不是原来的翠翠,边城便不是这一个边城了。

《边城》读后感【四】

《边城》讲述了湘西小镇上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小说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胧但没有结局的爱情,可是爱情不是这本小说的全部。大师用他清淡的笔调娓娓讲述了湘西小镇上纯朴的风土人情,原始单纯的生活,以及那如诗如画的景致。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艰辛的。大师却让我明白,一个人对一片土地的热爱,是懂得它的残酷以后去心疼那背后醉人的风光。读完全文,我就开始向往那个远在湘西边境的小镇。木制的吊脚楼,摇曳的红灯笼,潮湿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还有那升起在旧村庄上的青炊烟。这一切,构成一幅年代久远的画,在我的想象里千遍万遍地被描摹。在那片游离世外的土地上,时间仿佛是静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样温婉清澈,歌声悠扬清亮,老爷爷慈祥又宽厚,船夫们浪漫又豪爽,就连生活的无奈,在这个地方,都带着诗意的色彩,美好地令人不忍亵渎。大师用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湘西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和忧伤,却也让我们产生对生命的悲悯,对美好人性的信仰。

我最向往《边城》里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亲们。翠翠和祖父去看龙舟比赛,当地的龙头大哥顺顺送他们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们过河不收渡船钱。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围的乡亲都来帮忙。他们虽然生活很清苦,却能够互相帮助,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那个偏僻的小镇。相比之下,我们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人与人之间人情淡漠,有时候,甚至邻居之间都互不相识。这不得不让人遗憾。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城市也能变得温暖和谐。每一个人都有宁静的理想,人与人之间没有私心,爱护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彼此互帮互助,共同建造一个家一样的世界。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像《边城》中的人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生活。

《边城》读后感【五】

小说叙述湘西小镇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俩平凡的人生和难以抺去的寂寞。

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有一条小溪,小溪上有一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着一家人,这家人有祖孙俩人和一只黄狗。书的开头就叙述了一个宁静古朴的湘西乡间,翠翠是女主人公,她是庶出,她的父母都无法忍受这不道德、更无望的爱情而选择自我了结。翠翠自打出身就和爷爷、黄狗生活在一起,爷爷教会了她如何摆渡。作者轻描淡写了翠翠和爷爷孤独清贫,却尽量展现他们与自然和人们的和谐关系,近原始的单纯,善良敦厚的本性,那温柔的河流、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构成一幅像画、像诗、更像婉转优扬的音乐的优美意境。

翠翠在风日里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澈如水晶,大自然不但抚养了她,也教育了她……。作者用大自然的动物来比喻翠翠,把她描绘得天真活泼。翠翠就和她周围的山水一样单纯、明净、健康、善良。

从作者的角度看城市是民族文化的岐路,现代化是人类退化的根源。在他看来现代化的城市人呈现出的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情。在他看来乡下才是原始、谆朴自然的。他始终难以消除对城市文明的隔膜,这是种“乡下人”和“城市人的”隔膜。乡下和城市,天壤之别,他不喜欢车鸣声、工厂的杂声、大街上的喧闹声,他更喜欢的是水声、雨声、拉鱼声、牛鸣声……

他崇尚自然人性,又主要不是心灵的自由激情,而是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

天黑水珠打湿花草树木,空气异常新鲜。田野里打着伞的人,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