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实用范文>读书笔记>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参考

读书笔记 阅读(3.12W)

这两天看了韦钰博士的《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其中关于“运用概念图来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不同课案之间的联系”对我启发很大。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概念转变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设计,期望学生通过参与一定的科学探究活动,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什么是前概念?什么是科学概念?前概念和科学概念有什么关系?如何利用概念图设计或选择好帮助学生逐步建构概念的路线?现摘录书中的一些观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参考

1、关于概念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它的外延就小了。

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如“猫”是一个概念,“哺乳动物”,“动物”,“生物”也是概念,但这些概念处于不同的层次上,“动物”在概念层次上比“生物”低,比“哺乳动物”高。

上位概念,即两个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中范围较大的那个概念;下位概念 ,两个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中范围较小的那个概念。

2、前概念和科学概念

心理学通常以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成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而忽略了本质特性。

前科学概念往往是一些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观念和规则。

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对于个人则主要是在学习条件下获得的。因此,科学概念的确切内涵可以用言语进行科学的.解释。

科学概念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3、概念图的作用

概念图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概念,明确概念层级,确定概念教学的目标。

概念图能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进行有意义学习,提升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概念图可检测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将内容图式化,学习思维过程可视化,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4、了解学生前科学概念,确定教学目标。

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它的前概念基础之上。当科学概念和前概念比较一致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反之,他们就会觉得很难。所以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前概念,就会使得教学有的放矢,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要从学生的身边的、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

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出问题,教师鼓励并激发学生对新问题进行猜想和解释,在必要的时候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质疑和辩论,把学生的前概念充分地暴露出来。

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前概念 。

通过预测、交流与表达,外显学生的前概念。

在学生经过探究活动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为了和他人交流共享自己的想法,学生必须首先将自己的思路及观点明确化,并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进行自我解释。

教师为学生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安排“踏脚石”,可以使探究活动更加有效。

5、以认知冲突和解决冲突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提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观察材料,人为地设置学习障碍。

提出过渡性的中心问题,制造矛盾,激化冲突。

让学生尝试解释矛盾事件,引起概念冲突。

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建立与科学概念相一致的概念模型。

6、以发展学生与科学观点相一致的认识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组织学生反复观察和实验,形成大量的感觉、知觉和表象,拓展学生对概念外延的认识。

通过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抽象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提升对概念的认识。

围绕概念的本质属性展开观察。

7、建立新的科学概念

一个新概念只有能被学生表达时,学生才能接受它。

为新概念的最终形成提供巩固和系统化的机会,在转变错误的前概念建立新概念以后,还要提供对新概念进行巩固和系统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