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实用文案>对联>

关于春天的对联2018

对联 阅读(2.04W)

春天的作文,春天的诗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关于春天的对联大家知道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春天的对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春天的对联2018

上联:春为一岁首

下联:梅在百花先

上联:九州万里春

下联:淑气满人间

上联:春风吹绿千枝柳

下联:时雨催红万树花

上联:紫燕迎春喜归来

下联:百花争艳满人间

上联:春风一拂千山绿

下联:南燕双归万户春

上联:丹凤呈祥龙献瑞

下联:红桃贺岁杏迎春

上联:日丽风和,万里江山添锦绣

下联:香花扑面,无边风月竞贤才

上联:桃李争春,满园锦绣迎蜂蝶

下联:江山竞秀,万里风光入画图

上联:举目大地,山欢水笑倾长春

下联:岁月焕新,海角天涯皆溢彩

上联:三春花发,嫣红姹紫画图新

下联:桃李迎春,无边景色来天地

上联:杨柳绿千里

下联:春风暖万家

上联:云霞开锦绣

下联:江山千古秀

上联:一曲迎春调

下联:乾坤锦绣春

上联:三杯祝福歌

下联:万里春光暖

上联:日月一时新

下联:草木弄新姿

上联:捷报频传,万里雄风惊宇宙

下联:宏图再展,九天春色壮河山

上联:夕照恋青山,共兴华夏千秋业

下联:老龄逢盛世,同绘江山万里图

上联:雁字报佳音,门前碧映珊瑚树

下联:春风传喜讯,户外红开富贵花

上联:庆今朝,海晏河清,风恬浪静

下联:欣此日,民康物阜,人寿年丰

上联:棉海闪星星,天上人间共织锦

下联:花城香朵朵,风和日丽庆丰年

上联:九州气象新

下联:四化千秋业

上联:春风吹大地

下联:寒风随岁去

上联:德政伴春来

下联:春来千枝秀

上联:冬去万木苏

下联:春色满人间

上联:春风如期至

下联:桃花应时开

上联:山河铺锦,疆南地北总宜春

下联:江山入画,万缕诗情上笔端

上联:四海春临,和风吹绿千堤柳

下联:九州福至,丽日薰红万径花

上联:科学种田,金银财宝春潮涌

下联:勤劳创业,福寿康宁气象新

上联:财丰人健,千家宅院展新容

下联:大地回春,不尽江山抒特色

上联:亿兆群英,再造辉煌跨世纪

下联:万千佳气,新呈瑞霭壮山河

上联:人间岁换,家家丝管祝鸿禧

下联:前程似锦,满园桃李笑春风

上联:天外春回,处处河山添异彩

下联:光景无边,遍地笙簧歌化日

上联:倡廉反腐,千秋禹甸庆兴邦

下联:盼春该识春,春光永驻仁心

上联:普天同庆,一片红霞迎旭日

下联:大地腾欢,万条绿柳舞东风

上联:万枝彩笔绘宏图,宏图璀灿

下联:一元复始迎新岁,新岁峥嵘

上联:六合回春,郊外梅花堤外树

下联:九州聚宝,山中果木水中鱼

【拓展知识】

对偶阶段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例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例如:“渺能视,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上六”)《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例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系辞下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乾·文言传)

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其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刘麟生在《中国骈文史》中说:“古今作对之法,《诗经》中殆无不毕具”。他例举了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韵对等各种对格的例句。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风·子衿》)、“山有扶苏,隰有荷花。”(《郑风·山有扶苏》)《道德经》其中对偶句亦多。刘麟生曾说:“《道德经》仲裁对之法已经变化多端,有连环对者,有参差对者,有分字作对者。有复其字作对者。有反正作对者。”(《中国骈文史》例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八十一章)、“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二十二章) 再看诸子散文中的对偶句。例如:“满招损,谦受益。”(《尚书·武成》)、“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等等。辞赋兴起于汉代,是一种讲究文采和韵律的新兴文学样式。对偶这种具有整齐美、对比美、美的修辞手法,开始普遍而自觉地运用于赋的创作中。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有:“击灵鼓,起烽燧;车按行,骑就队。”

骈偶阶段

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骈体文从其名称即可知,它是崇尚对偶,多由对偶句组成的文体。这种对偶句连续运用,又称排偶或骈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评价骈体文是“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段为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全都是用对偶句组织,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对偶名句。这种对偶句是古代诗文辞赋中对偶句的进一步发展,它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对偶不再是纯作为修辞手法,已经变成文体的主要格律要求。骈体文有三个特征,即四六句式、骈偶、用典,此其一。二是对偶字数有一定规律。主要是“四六”句式及其变化形式。主要有:四字对偶,六字对偶,八字对偶,十字对偶,十二字对偶。三是对仗已相当工巧,但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字),声律对仗未完全成熟。

律偶阶段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另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创始人。一般的五、七言律诗,都是八句成章,中间二联,习称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句式、平仄、意思都要求相对。这就是标准的律偶。

举杜甫《登高》即可见一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诗的颌联和颈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仗极为工稳。远胜过骈体文中的骈偶句。除五、七言律诗外,唐诗中还有三韵小律、六律和排律,中间各联也都对仗。

律偶有三个特征:一是对仗作为文体的一种格律要求运用;二是字数由骈偶句喜用偶数向奇数转化,最后定格为五、七言;三是对仗精确而工稳,声律对仗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