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放假>

2016年12.3国际残疾人日宣传活动主题是什么

放假 阅读(1.57W)

国际残疾人日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和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那么,2016年12.3国际残疾人日宣传活动主题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

2016年12.3国际残疾人日宣传活动主题是什么

  2016年12.3国际残疾人日宣传活动主题

Future We Want”。

经中国残联国际部确认,中文译法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人人向往的美好未来”。

2015年主题:“包容至上:赋予所有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和权能”

  国际残疾人日历届主题

2015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融合至关重要:全社会无障碍,赋权所有人”

2014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让技术为我所用”。

2013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打破障碍,敞开大门:建设包容所有人的社会”。

2012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共建更美好世界,造福全民,造福参与发展的残疾人”。

2011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人人共享美好世界,推动残疾人融合发展”。

2010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让千年发展目标具有包容性:增强世界各地残疾人及其社区的力量”。

2009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为所有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赋权给残疾人和其在世界各地的社区”。

2008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为“《残疾人权利公约》:人人享有尊严和正义”。

2007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为“为残疾人提供体面的工作”。

2006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信息无障碍”,意在强调残疾人在使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获取信息时,不应存在任何障碍。

  国际残疾人日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国际残疾人日

英文名: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bled Persons

节日时间:每年12月3日

节日类型:国际节日

节日意义:保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

节日起源:为唤起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

节日活动:关爱残疾人

设立机构:联合国

设定时间: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

  国际残疾人日的历史起源

由于生理、法律和社会方面的障碍,残疾人往往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平等地享受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权利。这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1976年,为唤起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联合国大会宣布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并确定了"全面参与和平等"的主题。1982年12月,第37届联大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宣布1983年至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同时呼吁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增进人们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使他们享有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届联大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InternationalDayofDisabledPersons)。

1992年10月14日,联合国第47届大会通过决议,该决议的主要内容是:

⑴ 请所有会员国和有关组织加强努力,为改善残疾人的状况采取持续而有效的措施;

⑵ 宣布其后每年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

⑶ 敦促各国政府以及全国性、地区性和国际性组织在执行"国际残疾人日"决议中进行充分合作。

  国际残疾人日设立的目的

持续提高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促使各国政府将残疾人事业放在优先地位,采取更有力、更广泛的行动和措施,在"联合国残疾人十年"之后全面实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实现"人人共享的社会"这一目标。决议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组织采取更积极和广泛的行动与措施,以求实现"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和《关于残疾人和世界行动纲领》的改善残疾人的处境,以期建立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联合国的这一决议是在该届联大就残疾人问题举行两天特别会议后作出的。特别会议审议了1992年结束的"联合国残疾人十年"活动和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的执行情况。中国代表团特别顾问、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同年12月3日,正值亚太经济社会理事会发动亚太残疾人十年会议在京召开。数百名中外残疾人和会议代表举行联欢共同欢度第一个"国际残疾人日"。

  国际残疾人日节日的意义

"国际残疾人日"的确立,说明在世界范围内,残疾人事业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不同种族的人们都开始形成一个共识,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又光荣的事业,是人类进步和正义的事业。庆祝国际残疾人日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其改变对残疾人的态度,并消除影响残疾人充分参与到生活各个方面中来的障碍。

  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同样重要

“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教育和就业对他们而言是融入社会的立命之本,特殊教育是培养残疾青少年独立生活能力、自食其力能力和参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让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和就业的保障。在特殊教育中,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同样重要,应是特殊教育提升的重要内容。”

“整体上看,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能培训类别少、针对性不强,有的学校只能开展烘焙、缝纫等几个简单而又传统的培训项目,无法做到让残障孩子与社会需求相对接。”

“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是提高青少年残疾人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学校和企业之间仍然缺乏将两者连接起来的桥梁。”

……

在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到来前,《法制日报》记者就“特殊教育”这一话题,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监事长薄绍晔进行了专访。

“接受特殊教育的青少年残疾人就业需求差别各异,当前特殊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还不能充分满足他们就业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需要。特殊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教育与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针对当前特殊教育中职业技能培训缺失的问题,薄绍晔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同样重要

“残疾人的文盲率将近45%左右,这与健全人不到5%的文盲率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从这样的数据不难看出,残疾人的教育状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受教育程度低,从而导致了残疾人劳动技能欠缺、就业难等问题,使得相当多残疾人难以靠自身能力和努力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一直关注残疾人事业的薄绍晔,特别强调了教育与残疾人就业的关系。

要想实现残疾人充分就业,特殊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薄绍晔看来,为了提升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基础教育之外,帮助残疾人就业的职业教育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就业对他们而言是融入社会的立命之本,因此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同样重要。”薄绍晔说。

薄绍晔认为,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缺失是制约青少年残疾人充分就业的重要原因,接受特殊教育的青少年残疾人就业需求差别各异,当前特殊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不能充分满足和适应他们就业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需要。

“不久前,有一个家长辗转找到我反映问题,称他的孩子在智力上存在障碍,现已18岁,从特殊学校毕业后,靠在学校学习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根本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只能呆在家里,使家庭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很大,孩子的情绪也不好,不知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薄绍晔坦言类似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简单等突出问题,据我所知,还有很多学校因各种原因和条件的制约只能开展教烘焙、沙画、缝纫、编珠子等简单的技能培训,而这些职业培训往往不能与就业衔接。”薄绍晔指出。

“青少年残疾人由于身心发展的局限和接受基础教育的薄弱,加之目前特教学校职业技能培训类别少、针对性不强,学校与企业在职业培训方面的合作不够广泛和紧密,有些培训内容在学校难以得到实际操作的训练与就业指导。”他说。

薄绍晔认为,特殊教育应该对残疾孩子进行客观准确的能力评估,针对各自擅长的能力给予引导性培训。

“要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必须有足够的技能实践操作训练。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是提高青少年残疾人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关部门要引导支持特教学校与企业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建立起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的青少年残疾人职业培训机制。”对此,薄绍晔建议,应积极推行职业培训工学相结合。

实现技能培训与社会需求衔接

“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强化残疾人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建好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事实上,在2014年由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就提出了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实现技能培训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对残疾青少年的帮助到底有多大?薄绍晔调研时的发现,给他带来不小的触动。

每次与他人谈起刘汉鹏的经历,薄绍晔都会用“出乎人们想象”来形容。

刘汉鹏在智力上存在障碍,而且还有一些自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期间,学习了打字,毕业后报名参加了某家网络服务公司的打字员岗位培训。

据薄绍晔介绍,该网络服务公司在全国多个城市都有分公司,目前平台的业务主要有图片审查、数据处理、语音标注、数据录入、视频处理等,通过承接银行、快递公司等单位的单据,来分给员工录入和处理。

这些工作的方式,可以不受地域、出行条件的限制,只要具备基本的电脑知识,在公司和家里都能工作。因此,该公司为一些残疾人提供了相应的岗位。

该网络公司根据刘汉鹏的情况,进一步对其进行了专门培训,打字速度从原先的每分钟20个字,提升到入职后的每分钟60个字。

“这样的打字速度,是很多正常人都达不到的。由此可见,培训对路的重要性。”薄绍晔说。

薄绍晔今年去哈尔滨调研期间,再次见到刘汉鹏后,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觉得参加工作后的打字,和在学校学习打字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啊?”

“现在在家里,吃什么我说了算。”刘汉鹏答。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而又看起来有点“答非所问”的回复,让薄绍晔看到了这份工作给刘汉鹏带来的改变。

“尽管刘汉鹏在交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但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这份工作给他带来的开朗与自信,这与参加工作之前的他反差很大。他现在每个月的工资最多能挣到四五千元,而且,这份工作在给他带来收益的同时,对于他融入社会也很有帮助。后来我们也了解到,他的自闭症状也有所好转,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并且和其他的人主动交流。”薄绍晔说。

“我们不能否认,类似的公司需要生存发展,但更应该看到,这样的公司将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实现了很好的结合,也让我们看到,残疾人是可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的。”薄绍晔说。

薄绍晔认为,特殊教育不是为了办学而办学,而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从学校到就业。

“听力、言语、智障等残疾青少年接受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通过就业自食其力,融入社会生活。特教学校职业培训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适应的培训课程,进行不同的技能培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创造条件。”薄绍晔说。

政府首先要依法履行相关职责

在薄绍晔看来,涉及到残疾人的问题,有很多是交叉在一起的,不应孤立起来看。

“例如,我们关注残疾人,不能只注意到他们身体上的残疾或者障碍,而要充分认识和发掘他们的能力,通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让他们掌握能在社会生活中立足的一技之长。”

薄绍晔提到,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

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达不到规定比例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保障残疾人就业义务。国家鼓励用人单位超过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些规定和政策的落实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政府部门、国企等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得也不好。”薄绍晔坦言,就业歧视侵害了残疾人的就业权利,也损害了法律权威,侵害了社会公平正义。

在薄绍晔看来,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理念上的偏差。与此相伴随的,是对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错误认识。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保障金是为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缴纳的资金。

“由此不难看出,保障金其实是一种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措施。但一些单位却用缴纳保障金替代安排残疾人就业。这样的错误思想必须纠正。”薄绍晔说。

“因此,在保障残疾人就业方面,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观念,依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履行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与此同时,制定一些积极的政策,来推动残疾人就业的发展。”

薄绍晔对于一些积极的政策,也有自己的思考,例如:政府应当制定一些保护性规定,有关部门应制定开辟适合青少年残疾人的职种,采取定向招录安排就业的政策,实现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与就业相衔接;对于积极向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单位和企业,提供一些优惠的政策和措施予以支持。

“无论是特殊教育的方式、经费,还是走向社会之后的就业创业,政府的保障工作必不可少。”薄绍晔指出。

让薄绍晔感到欣慰的是,政府对于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规定,各地要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薄绍晔透露,第一个提升计划即将结束,第二个关于特殊教育的提升计划即将实施。“期待在第二个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实过程中解决特殊教育中更多的要点、难点问题。”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