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放假>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10篇)

放假 阅读(2.36W)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容,希望大家喜欢!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10篇)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1

一、端午节的由来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种传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二、端午节的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2、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3、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4、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5、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6、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7、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三、建议教学活动

(一)做香包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丝线(或中国结细线)

2.工具:剪刀、针、缝衣线

3.做法:

(1)将碎布画上自己喜欢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桃形等。

(2)剪下相对的两片

(3)用线将三边反面缝合,留下一边。

(4)翻过来,塞入沾有中药店买回来的香料粉的棉花。

(5)将最后一边缝合,再加长绳装饰即完成。

(二)包粽子

可以请会包粽子的家长来协助指导进行,或是参观市场里专门卖粽子的商店,怎样包粽子。

1.材料:糯米、香菇、猪肉、干虾仁、酱油

2.工具:蒸笼、芦叶(或竹叶)、稻草(或棉线)

3.做法:

(1)将桂竹的芦叶来包粽子或麻竹的竹叶洗干净,晾干备用。

(2)糯米泡水八小时,然后将香菇、猪肉、干虾仁、酱油等和糯米一起炒熟备用。

(3)将芦叶(或竹叶)折成漏斗形,装上已炒好的糯米饭,包成三角锥的形状。

(4)用稻草(或棉线)将粽子绑好成串。

(5)放到蒸笼去蒸熟,此种粽子吃起来较Q;第二种方法是用生糯米加上配料,将包好的粽子,后放到锅子里去煮,此种方法所做成的粽子较熟焖,也有许多人喜欢吃。

(三)参观参观龙舟赛

可以到举办的龙舟赛地点参观,增进临场的感受。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手段、方法:朗读、讨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

(2)屈原为百姓( )。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 )、( )现在的端午节( )。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节日--屈原

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3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

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

幼:端午节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完)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

幼:很伟大……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

课程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世界,他会用自己独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新课程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同样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的这种的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例,学生通过对“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也得到改善”等语句的感悟,从而也使学生受到爱国的情感教育。达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粽、檐、囊、辅、措、诬、颂”7个字,会写“佩、戴、措、诬、颂、驾、尸、俗”8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

2、自制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吧!

二、展示与交流

1、汇报生字词。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学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翘舌音。“颂”和“俗”是平舌音。

(2)理解词语:

辅佐:协助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祈祷:宗教仪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恳求”的意思。

3、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4、学生从两方面来汇报:

(1)端午节的由来。

(2)爱国诗人屈原。

(学生说出大概的内容既可,不做更细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是由何而来的呢?课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简要的说明呢?

2、学生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

3、学生汇报。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

由来:纪念屈原,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4、感情朗读。

三、反馈与检测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四、课堂小节,置留问题

为了纪念屈原,这些习俗以有两千多年,那么课文是如何细致的来记叙端午节的由来的呢?相信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你就会找到答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节日——屈原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复习导入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端午节的由来你了解了多少呢?谁愿意说一说。

二、展示与交流

1、默读课文,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投江后人们是怎样做的?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想一想、画一画,并做好批注。

2、围绕上面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3、组织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怀念之情。]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点拨。

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引导学生通过3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从这句话中不但要体会到屈原的才干,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他爱国爱民,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们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

(此处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补充一些屈原的爱国诗歌,进一步体会出屈原的忧国忧民。)

投江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4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因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悲愤万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这部分内容写出了投江原因,也更突出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屈原投江时的情景,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屈原的爱国之情。)

人们的做法:

(引导学生通过5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想去就他。

(通过“放声大哭”“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就他的人很多。)

(2)他们把船上的大米……想药昏江中的蛟龙,使它们无法张口。

(这些也都体现了对屈原的爱戴,指导学生读出百姓的悲痛之情。)

投粽子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6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因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

(2)……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一句说出了人们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一个好办法。要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出这一点。)

小结: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

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7自然段。

三、反馈与检测。

1、通过同学们的理解与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屈原,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收获真是不小。那么你能把端午节的由来复述出来吗?

2、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

3、指名在全班复述。

四、总结全文,置留作业。

1、师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2、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百姓——爱戴——纪念屈原

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通过播放端午民俗片段、精心制作的图片文件和实物挂件等形式,让孩子们对民俗文化能有直观的感性的理解和领悟。显然,同学们对于这些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是喜闻乐见的。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奇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育幼儿对民族文化感爱好。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与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加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奇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预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具体到将老师、同学的全部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当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晰地再现,即开头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长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伴侣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伴侣自由和爷爷沟通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伴侣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竞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呼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6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让同学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同学的爱国热忱和民族骄傲感。

活动过程

导入:

1、全体起立:唱中学校生守则之歌2、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3、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日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一、端午解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二、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全部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许多,谁能告知大家?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A、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立刻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合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予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渐渐进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B、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C、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训练》。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进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三、端午节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很多故事传奇,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1、赛龙舟

2、吃粽子(始终到今日,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

3、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压邪。

四、端午赛诗会

《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屈原已经沉在江底死去,楚国百姓哀叹再也不能见到他的容颜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逐蛟龙罢了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没有消退屈原生前的憾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碧绿的沅湖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六、总结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7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端午节的习俗,由来与时间,尝试查找日历中的农历。

2、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

活动准备:

1、孩子前期经验:用各种方式收集信息与调查记录传统的节日,来历与习俗。在前期活动中,认识日历。

2、环境材料创设:多媒体设备以及课件"端午节"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忆:引出端午节

1、在一年中,有许多节日,你知道哪些节日是只有中国才有的节日,别的国家没有的,从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传统节日(出示字卡: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最近,要有一个传统节日,猜猜看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

二、交流分享:端午节的习俗与由来

1、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端午节可以包粽子,吃粽子,这是吃的方面;可以划龙舟比赛,这是游戏;戴香包,香香的;戴红丝带,这是用的端午节有许多开心的事情。

对于端午节你还知道些什么

插艾叶,戴香包,画药酒通常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是良好的祝愿,祝愿小朋友身体健康,夏天不生病。

端午节有吃的,有玩的,有戴的,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夏天快到了,保健康,求吉祥。

2、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请幼儿说说看,个别零散经验的交流。

播放多媒体"端午节的来历",给幼儿完整的认识,梳理,丰富经验。

听了故事就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扔粽子,为什么划龙舟了。

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与来历。端午节是为了记念屈原先生,希望后人能够记住他,学习他那么爱国的

三、操作,探索:端午节的时间

了解端午节的时间,感受农历为所特有的

刚才小朋友对端午节说了那么多,老师这里有一个疑问,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吗 这里有一张今年的日历,我们来找找看,为什么端午节有两个时间呢 (一个公历,一个农历)找一找日历上的5月初五。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原来端午节是按照农历的时间庆祝的,是我国特有的节日。以后我们再来找一找传统节日是什么时间。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2、感受食粽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3、培养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教学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实施与研究、成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Flash动画视频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中秋节、清明节、春节、元宵节)

2、谁能说一说这些传统节日里我们都在吃什么?(新年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

3、刚才有同学说端午节吃粽子,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一下端午节吧!(板书:二、端午节习俗研究)

二、新课教学:

1、谈话:

①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的什么时间?(六月六日)

②你们每个小组都确立了本组要研究的课题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吧!(小组汇报)

③噢!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丰富的资料呀!那就随老师一起共同整理一下我们收集的资料吧!

2、汇报:实施与研究(端午节食粽)

㈠历史记载:

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㈡民间传说:

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㈢粽子沿革:

①学生汇报。

观看课件。

㈣南北名粽:观看课件,教师配乐讲解各地粽子的特点。

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粽子哪?(因为饮食与节日之间蕴涵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赛龙舟)

学生汇报,教师讲解: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家乡的习俗)

讲述;今年端午节即将到了,说一说我们家乡有什么样习俗活动?

学生汇报,把收集的图片拿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讲一讲。

3、讨论:完成书中9页的(成果与交流;反思与评价)指名汇报完成情况。

4、活动拓展:书中9页的活动拓展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大家继续对其他节日进行研究吧!

5、总结:我们轻松一下,观看Flash动画短片《端午节》来结束我们的这节课。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9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一、引入部分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师:什么节日要吃团圆饭放鞭炮呢?那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

(3)师:什么节日要放风筝扫墓?还有最后一张图片这是什么节日要吃的东西?今天我们就要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

(4)师:看来我们中二班的孩子是真的长大了,这么难的问题都没有难倒大家。

二、基本部分

(一):1、师:端午节当天要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二):1、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那在我们新疆是很少见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简短的视屏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2师:现在我请所有的小朋友站起来跟我一起站起来尝试一下划龙舟做动作我今天还带了五个可以划龙舟的玩具我需要两组孩子和我一起玩其他的小朋友当观众帮我们加油

3、师:进行划龙舟游戏没有玩到的孩子下午我们出去作游戏的时候玩

(三):1、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他可以赶走虫子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

2、观看图片

三、结束部分

1、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感受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片,在动画片里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端午节。

2、师:你记住了吗?请男孩子慢慢的划着龙舟去上卫生间吧

四、活动延伸

1、手工课可以进行包粽子的活动

2、环境创设上进行端午节的布置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10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

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