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放假>

一年级端午节手抄报

放假 阅读(9.86K)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端午节手抄报,欢迎大家欣赏。

一年级端午节手抄报

一年级端午节手抄报(一)


  

一年级端午节手抄报(二)


  

一年级端午节手抄报(三)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

由於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着。

古代端午节粽子的做法

汉代,粽子是“芦叶裹米”;到了西晋,变成了“菰叶裹黏米,杂以粟”。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更为详细:

《食经》曰:“粟黍法:先取稻,渍之使释。计二升米,以成粟一斗,着竹内,米一行,粟一行,裹,以绳缚。其绳相去寸所一行。须釜中煮,可炊十石米间,黍熟。”

到了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糭,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糭榈叶心之形,故曰糭,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可见,明朝的时候,糯米已经成为粽子的主要原料。

主要口味

一、红豆味

1、将糯米淘洗干净,放入清水里浸泡至能捏碎,备用。

2、将红豆洗净,泡1、5小时后再和糯米放在一起拌匀,备用。

3、将粽叶300克洗净,放入锅内煮约半小时取出,用凉开水浸泡,备用。

4、取泡好洗净的粽叶三四片摆齐,卷成圆锥形的筒,放入拌和的糯米和红豆,包成粽子形状,用绳扎紧。

5、将包好的粽子码放在锅内,加入清水用旺火煮约2小时后,改用小火焖约3小时,即可食用。

二、香糯肉味

材料:粽叶五花肉糯米

辅料:酱油 食盐 做法:

烹饪方法:

1、提前将粽子叶擦洗干净,剪去根部后放入水中,煮软备用。

2、五花肉切长条,加酱油食盐腌制一晚。

3、糯米洗净后拌入盐和酱油,沥干水分。

4、粽叶折成一个小碗状,先加入少许糯米,放一块五花肉,包好再用棉线扎紧。

5、锅中用粽叶垫底,放入肉粽,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4个小时。

三、甜茶味

原料:糯米,甜茶,蜜枣等粽馅。

烹饪方法:

1、将甜茶入铁锅煎熬取汁。将糯米淘洗干净,沥水,泡入甜茶汁备用。

2、粽子包好后和甜茶同时入锅,以水盖过粽子为宜,用中火煮2小时,熟透了便可食用。

口感:此粽子其色、香、味、美俱全,色泽金黄油亮、入口润滑细嫩、柔软粘稠、齿颊留香、回味甘甜、营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