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办事指南>户籍政策>

福建省取消农业户口了吗

户籍政策 阅读(9.99K)

福建省取消农业户口的政策已经明确了,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篇关于“福建省取消农业户口了吗”的详细解答,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福建省取消农业户口了吗

福建省取消农业户口最新消息

据了解,2016年,省政府发文全面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彻底打破了农业、非农业户口的划分界限。去年7月份,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八条措施》,规定在福州市辖区、厦门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之外其他地区居住的,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职业的人员及其父母、配偶、未婚子女,即可将户口迁入居住地;在福州市辖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居住,有合法稳定住所且已连续居住(办理暂住证或居住证)满3年,与居住地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满一定年限(或在居住地依法持有工商营业执照并纳税满一定年限)的人员及其父母、配偶、未婚子女,可将户口迁入居住地。

“目前,省公安厅正按照国务院《意见》精神,结合《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八条措施’要求,研究制订相应的户籍制度改革贯彻实施意见。”黄华安介绍,该贯彻实施意见出台后,包括福州、厦门、平潭在内的所有区域的户口迁移政策还将进一步放宽,与户口相配套的改革也将一同跟进。

福州厦门平潭将建积分落户制度

福州市辖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将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具体办法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厦门市将按照国务院有关政策要求,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居住在我省福州市辖区、厦门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之外的其他设区市的城区,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要求,福州市、厦门市人民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于今年6月30日前出台本地区具体可操作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并向社会公布。

全面放开其他地区落户限制

《意见》明确了福州市辖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厦门市落户条件。福州市辖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要以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具体办法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厦门市要进一步完善落户政策,按照国务院有关政策要求,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意见》称,居住在我省福州市辖区、厦门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之外的其他设区市的城区,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与居住地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依法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达法定婚龄子女、父母,均可将户口迁入居住地。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地方,可以参照县(市)城区和建制镇标准,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

居住在我省福州市辖区、厦门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之外的其他县(市)城区和建制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达法定婚龄子女、父母,均可将户口迁入居住地。

《意见》还明确,以上所称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是指:自有商品房(含安置房、二手房、限价商品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自建住房、集资住房、房管部门直管公房、就业单位名下住房、投靠直系亲属名下的住房。就业单位设立集体户的,视为有合法稳定住所,符合落户条件的人员可将户口迁入单位集体户。

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

《意见》称我省要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加强和完善人口统计调查,全面、准确掌握人口规模、人员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推动建设社区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劳动就业等部门业务系统,实现各类人口信息的整合集成,形成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的人口综合信息库,并实现人口信息跨部门、跨地区共享。

《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全省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贯彻落实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研究制定我省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

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通过抵押、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将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做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接续工作;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拓宽住房保障渠道,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