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反思 阅读(5.77K)

牛顿第三定律是反应物体之间存在的一种规律,而掌握规律的最好办法是在实验中探索。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与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这节教材,编排于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物理(基础班上册)》,第二章力 物体的平衡,第五节。是本章的重点 ,是动力学三大定律之一,反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因为自然界中的物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物体在受到其他物体作用的同时也会对其他物体有力的作用,不讨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就不能全面地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也就无法解决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因此只有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还不够,必须加上牛顿第三定律才能构成比较全面地反映机械运动的一套定律,因此它是后面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及运动学方面运算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思路与学生现状分析:

在国家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去分析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职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有牢固掌握,且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因而,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特别重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氛围中学习,采用诱思探究的方法,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训练,另一方面对较差学生进行鼓励,使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为:

(一) 知识目标:

1、 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掌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即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会应用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加深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及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学习这节课,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用科学方法,去分析问题,看待问题,从而发现生活的哲理,学会做人做事。

四、学习重点 :

理解并掌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即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五、学习难点:

正确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比较,实验,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相结合的的教学方法

七、教学仪器

PPT文件;带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个;分组实验用的弹簧秤每小组一对;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课(牛顿小时候好学善于质疑的故事)

大家 都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牛顿是世界上闻名的物理大师的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的一生,在动力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完成了以他姓名命名的三大定律———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牛顿小时候喜欢做一些小制作。有一天,小牛顿做了一个灯笼,挂在风筝的尾巴上。夜晚,点着的灯笼随着风筝升到空中,随风摇动,非常好看,邻居看到天空的情景,感动非常奇怪,同学们也可能感到疑惑,风筝为什么能带着灯笼升上空中?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三定律》。

(二)讲授新课:

一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列举生活现象并亲身体验:

A、 大家两手用力对拍———左右手都感到痛(学生亲身体验)

B、 穿了溜冰鞋的甲同学推乙同学——两个同学都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学生亲身体验)

C、 水中两个软木塞,一只上放一块磁铁,另一块上放一块铁块——两个软木塞都相向运动

并强调“都”的含义,即“同时”

总结以上现象,得到结论: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甲物体受到乙物体作用力时,乙物体也同时必然受到甲物体的反作用。

老师问:通过刚才的现象分析,大家能否总结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学生答:

发生在两个物体间并且同时成对出现的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设计说明:列举上述生活现象并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生活中的的普遍现象采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的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使学生能从生活现象走向物理课堂,化解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加深学生的理解。)

提醒学生注意一下几点:

(1) 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可任选其中一个称为作用力,则另一个就是反作用力

(2)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 两个物体上

老师问:我们学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即牛顿第三定律

1、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演示实验1: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总结 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变化),这种相互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老师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大小相等

再问:我们怎样知道它们大小的相等?我们能否探究这两个力的关系?

实验探究:将全班同学按两个同学一组,用弹簧秤分别做一下实验(每次实验可以改变拉力的大小,同时观察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同课异构”赛课活动,我讲课的内容是《牛顿第三定律》,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和反思。

这次赛课是继高一高二对抗赛之后的一次升级版的赛课模式,要求相同的内容,不同参赛老师进行组织教学。要求参赛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把课堂归还于学生。

这样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精神所在,为尽可能的做到这样的要求,课前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从备课,准备实验器材一点不敢疏忽。

牛顿第三定律是反应物体之间存在的一种规律,而掌握规律的最好办法是在实验中探索。因此,本节课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以及视频展示生活中利用牛顿第三定律的事例,让在观察和体验中,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最后从比较的角度进行分层探索。当学生对于基本知识掌握之后,加上对应联系,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方法是:从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探究实验中特意加了一件实验器材就是两根橡皮筋,它可以很好的展示出作用力和反作用方向的共线性,突破了只是用弹簧秤无法实现的探究结果。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总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熟背内容。然后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例,接着利用视频演示生活中利用牛顿第三定律的事例,从而使学生理解力牛顿第三定律。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方法是:学生小组探讨结合实例,通过对最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得到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并找出每个力的反作用力,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之间异同,从简单的问题中归纳出规律,并推广到一般情况。本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科学方法的教育,重视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本设计要堂清的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牛顿第三定律内容。教学中完成了这两项内容。

本设计要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对概念以及定律的内容。通过简答,选择题等形式进行,课堂中有9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利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学生自学积极,探究实验充实,探讨热烈,基本达到了教学设计的要求,可以说做到了物理课堂也能很好的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课堂模式。

本次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中有点紧张;

2、语言再简练些;

3、增加点微笑,从而增加亲和力

4、在教学过程中有赶时间的感觉,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再增加点实验效果应该会更好。

5、对于难点的突破没有更好的组织学生小组举例分析,多数同学在一个人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