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考研>

备考公务员中值得注意的几点事项(2)

考研 阅读(1.67W)

    三、心理、生理状态的调适 

备考公务员中值得注意的几点事项(2)

    成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不仅需要超群的智力,而且还必需具备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应试竞争,都不只是纯粹的知识能力水平的较量,而应试者身心素质的全面竞争。要想获胜,一方面要利用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力量,尤其是发挥出自己的心理力量。

   (一)克服恐惧心理,树立必胜信念 

    沉闷压抑的竞争气氛是对应考者身心负荷能力的一种检验。它往往会在应试者的内心引起恐惧和焦虑。"我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成功""我总觉得其它人都比我历害"。对考试成功的过于迫切的期待,以及自己相对优势的过分专注,导致这些令人焦虑不安的念头贯穿于整个备考过程。特别是随着考试时间的日益迫近承受考试负荷的心理或生理机能都将日渐削弱和衰竭,继而心慌意乱,无法使自己全身心地进行备考。严重的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情感、思维和行为的僵化。此时,人失去了自主选择能力,只是消极地受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惰性的支配和控制,无法脱身,也不能前进。在解答试题时,就感到思维紊乱,无从下手,大大影响了自身真实能力与水平的发挥。要摆脱这种困境,我们首先必须战胜自己,强化自身的心理力量。在思想上和习惯上同自己的惰性与畏怯等弱点进行斗争。应该明白,恐惧并不等于软弱,也决不意味着无能。只要失败还没有成为定局,我们就还有成功的希望,也就没有任何理由消沉和懈怠。关键是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将自己从高度的焦虑当中摆脱出来。只要注意强化自我意识,我们就一定能够消除或减轻恐惧心理,获得竞争的胜利。

   (二)克服侥幸心理 

    由于对自身缺乏冷静、理智的剖析,有的应试者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水平,忽视自身的缺陷及与别人的差距。他们将自己置身于一种虚幻的自我印象当中,时刻都对自己充满着一种病态的自信。把自己看作是"上帝的尤物",天生便具有了人类的很多优点和长处,因而,无论做什么事情,觉得自己都能取得成功。正是这种盲目的自信强化了应试者的自负心理,以至在他们的个性心理系统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从而形成侥幸心理。其直接后果是麻痹大意,对待考试漫不经心,最终造成不可避免的失误。要克服这种侥幸心理,最重要的是端正参考动机的,深入扎实地进行备考复习,切忌偷工减料。题目无论难易都需要认真对待,不可心存侥幸,指望考试过程中不会碰到难题,以给自己减轻负担。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咎由自取,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此外,还要防止一些不良的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增强自我主体意识,使自己免受各种社会思想及另人的言行所左右。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向自己追求的目标奋力迈进。

   (三)克服自卑心理 

    骄傲是不可取的,但我们也不走向另一个极端,陷入自卑的陷井。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或对此估价过低,将自己描绘得一无是处,在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获胜的勇气和信心,行动起来缩手缩脚,没有果断和魄力,都是自卑的表现。就其实质来说,自卑同骄傲、自负具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内心空虚和自我怀疑的外化征象。自卑或自责,实际上是在回避某种自己不愿接受的现实,也从中找到了自身价值感缺失的补偿。个人的自我怨恨在这里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少许的自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振奋人们精神,但却带有极大的负面效应,它会防碍个人作出建设性的努力,甚至会导致自我认同的崩溃。因而,对于每一个应考者说,必须注意防止这种病态心理的影响和侵蚀,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缺陷不因自己的特长而沾沾自喜,也决不因自己的不足而妄自菲薄。"虽然人不需要绝对地认同自己,但是人绝对需要认同自己"。或许,我们能够从这句话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

  (四)克服投机心理                

   投机取巧心理同侥幸心理有着较大的相似之处,两者的共同特征是备考者自身投入不足对待学习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勇气。复习过程中主要的精力不是用于掌握、巩固和深化已学的知识内容上,而是专注于各种各样的舞弊技巧。将自己应试的成功寄托在监考老师的疏漏之上,以便在考场当中能够运用舞弊技巧,投机作弊,必然会以失败告终。一个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当以十分努力一分胜利的思想去争取应考的成功"。

  (五)保持强健的体魄 

   备考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消耗巨大的精力和能量。没有十分分头的体魄为后盾,应考者便无法顺利地度过这一段艰巨的历程,更不可能取得考试的成功。因此,为了增强自己在的考场上的实战能力,每一个应试者都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强自身的体质。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不打疲劳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例题安排时间,追求事半功倍之绩效。同时,在饮食上要注重营养的调节与增补,多吃鲜蛋、大豆等既能强化脑力,又可以增强体质与体能的食物。使自己的身心不因备考过程中超负荷的劳动而损害,并且储备好弃沛的精力去迎接严竣的挑战。

    四、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较多,许许多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吸收,因而备考任务繁重。而且,大多数报考者都已参加工作,精力极为有限。要想消除或减轻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只能在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功夫。掌握和运用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在这里便是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时间极为有限的应试者来说,在备考过程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将大裨益。

   (一)心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