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考研>

艺考编导辅导资料及笔试题目

考研 阅读(6.01K)

《影视精讲》辅导资料

(1) 影片《童年往事》评论

艺考编导辅导资料及笔试题目

拍电影是个力气活,参与现实纷争,不粉饰很难,不炫耀更难,不事雕琢尤其难,浑然天成的作品则实属罕见 —— 日本有一部,名叫《浮云》,导演是成濑巳喜男;台湾有一部,我感觉应该就是侯孝贤的这个《童年往事》。

一部《童年往事》,好多东西都给他们写尽了。片中阿孝去妓院的一段很有意思,镜头先不远不近地悬在空中,阿孝被一帮好哥们拉拉扯扯地往妓院的方向走,远处的妓院闪着灯光,入口处像一个很小的电影院。没有煽情惹火的床上戏,镜头照一下阿孝在房里不知所错的样子,再照一下每个门口都放着一只脸盆的楼道,然后一个面目不清的女人走过来敲敲门,接下来阿孝就已经办完事儿,站在门外的树下了。过一会儿几个朋友出来又开起他的玩笑,原来,因为还是处男,那女人按规矩给了阿孝 5 块钱红包。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也表现少年的性激情,但气氛和节奏都完全不同,你很难讲哪一个更好,他们一个是印象派的,一个是野兽派的,各有千秋。

《童年往事》这个电影还有一个地方很有意思,那就是它前一半果然是讲童年,而另一大半却是讲阿孝们青年时代的故事。我这样理解这一处理,电影所以选择结束于阿婆的死,是因为这个时候, “ 阿孝们 ” 失去了全部长辈,先是父亲然后是母亲,最后是这个一心想回大陆的阿婆。侯孝贤认为 “ 阿孝们 ” 的童年是在这个时候才真正结束,不是没有道理的,整个台湾近代史可以作为它的注解。父亲、母亲、阿婆也分别可以被看作一种隐喻。

我还喜欢这个电影里的爱情,侯孝贤很吝啬,只讲了很少的一点点,而且真是点到为止,只是递了一张纸条说了一句话,但就是这一点点,却非常非常动人。在整部电影里,阿孝惟一一次大笑就是在他把纸条交给吴素梅之后,这姑娘热情而决绝地说:哎,等你考上大学再说。对一个深知暗恋苦又讷于言的人来说,这样的答复,几乎就是一个肯定语气了。

阿孝是讲义气、重诺言,对家庭有责任感的男人,他不仅是侯孝贤对台湾往事的回忆,更是他和朱天文对整个台湾的一个理想。

如果你单纯把阿孝的故事当作一个个人史来喜欢,那非常好。如果你在里面看到了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超出了一个家庭的庭院,超出了一个平凡的小镇,甚至超出了一个时代,那也非常好。阿孝们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你蜕变他也蜕变,你苏醒他也苏醒。

(2) 影片《城南旧事》评论

曾经有一次,一个记者问吴贻弓, “ 现在这个时代,还能不能拍出《城南旧事》那样的电影呢? ”

吴导的回答可真是令人怅然若失, “ 这个电影在现在不可能诞生,因为那是属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深情。 ” 这回答隐藏了一个关于时代节奏的主题,的确,在看这部电影时我体会到了一种节奏,一种极其缓慢的节奏,它潜藏在淡淡的哀愁与相思之下,充满了诗意。

在小说《城南旧事》的出版后记中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 “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 ……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 想必,林海音也是喜欢慢的。

同样对 “ 慢 ” 情有独钟的作家还有米兰 · 昆德拉,他在自己以 “ 慢 ” 命题的那部著名作品中,将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的时间意识做了一番对比,在他的字典里, “ 慢 ” 形成记忆 ——— 记忆不仅能够打破岁月,还会使事件的意义获得增值,并能以想象的回溯方式进一步扩展它的空间。相反, “ 快 ” 则造成 “ 遗忘 ” ,遗忘是让事件的意义空白,使人们在虚妄中再度抹杀自己。

总是说快乐的日子容易流逝,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师说,在记忆中,快乐其实是缓慢的,相反,痛苦倒是很快的。我发现,这是一个真理。

(3) 影片《卧虎藏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