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名言>名人故事>

学习春秋霸主楚庄王的故事

名人故事 阅读(5.32K)

春秋霸主楚庄王有哪些故事呢?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习春秋霸主楚庄王的故事,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春秋霸主楚庄王的故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据《韩非子·喻老》(司马迁后来也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来形容齐威王)记载,楚庄王即位前3年时间,苦逼了多年,刚登上君位,就想体验一下君王的奢侈生活,所以他整天沉迷酒色,竟然一项政令都没有发布出去,自然也没有做出任何政绩。要是在今天,这种不作为早就下台了。

楚国右司马伍举(后来大名鼎鼎的伍子胥的爷爷),实在看不下去了,又不好直接对君王提意见,就转弯抹角的对楚庄王说了一段隐语:南边的阜山上有一种鸟,它三年不展翅,也不飞翔,也不名叫,一直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是个聪明人,一听伍举的这番话,自然明白他想说什么。楚庄王回答道:三年不展翅,是为了让羽翼长的丰满;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它还没飞,但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叫,但一鸣必会惊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半年过后,楚庄王亲理朝政,废除了一些旧弊政策,发布了一些政令,杀死奸臣,提拔和任用有用之才,从此楚国变得强大起来。

——这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出处。

问鼎中原

传说夏禹制造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以九鼎作为传国重器。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在上古时期鼎亦是刑具,用于烹人,即释义统治者的生杀大权。春秋时期,周王室势衰,但手中握有传国之宝九鼎,是国家权力,正统的代表,谁拥有九鼎就意味着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06年,这时候的楚国已经很强大了,楚国地处南边,所以楚庄王跟后来蜀国、太平天国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一样,一生的主要工作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北伐,即跟北边强大的.晋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同时兼并周边的一些小国,楚庄王一生开创了“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的丰功伟绩。

一次,楚庄王北伐陆浑,借机把楚国军队开到周王室首都洛阳南郊,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此时的周王室已经没有多少实力,甚至还比不上一些小的诸侯国,周定王这时又刚刚即位不久,看到强大的楚军在眼皮子底下阅兵,实在欺人太甚,但又打不过,就想向楚国示好,拉拢楚国,于是派能言善辩的大夫王孙满去慰问楚军。

楚庄王见了使臣王孙满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是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

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而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紧接着,王孙满又介绍道:“夏朝时期制作九鼎的经过和传奇故事,重点突出了九鼎乃天命,历来都是国之重器。周王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所以它的大小轻重是不可以过问的啊。”

楚庄王听了过后,认为时机还不成熟,此时楚国还不足以臣服天下,于是就不再强求,让军队撤离了洛阳,转而挥师伐郑去了。

——这就是问鼎中原的意思,现在用问鼎中原来形容企图夺取天下。

饮马黄河

饮马黄河出自楚国和晋国的邲(bì)之战,邲之战是春秋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在这之前,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第一次中原争霸战——城濮之战。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晋文公姬重耳兑现当年流亡楚国时得到楚国国君帮助而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90里,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结果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因此大败。

30年多后的公元前597年,问鼎中原后的楚国接着围攻郑国,晋国派荀林父统领三军,赵括、赵婴齐、韩厥、赵朔等领兵救援郑国,晋、楚两国军队在双方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黄河南岸)展开争夺。

之前我们讲过,姬重耳继位后施行三军六卿制度,11个家族轮流执政,难免出现权力争夺的现象,邲之战,就是因为晋国内部派系之间因为矛盾导致意见不统一,从而出现了晋将魏锜、赵旃不听荀林父号令、擅自出兵攻打楚国的事件,结果被楚军公孙敖带领的部队打得落荒而逃,退至黄河南岸时,荀林父竟然鼓励晋军北渡黄河。

所以,邲之战是内乱导致晋国的最终失败。此消彼长,楚国大胜,从此奠定了春秋霸主地位。

在邲之战的过程中,有一个故事,说楚庄王当时率军北上,军队驻扎在郔地。公孙敖、伍举率领中军,子重率领左军,子反率领右军,在黄河边给马喂水。

——这就是饮马黄河的故事。

公元前591年,饮马黄河没几年的一代霸主楚庄王去世,谥号庄,葬于纪山(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与三国荆州(今湖北荆州市)距离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