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办事指南>事迹材料>

最新农村教师事迹材料(通用5篇)

事迹材料 阅读(1.59W)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材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农村教师事迹材料(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农村教师事迹材料(通用5篇)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1

刘光明老师1983年师范毕业后,到会龙中学任教,在会龙中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由原来的一位英俊小伙子熬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热心教育,矢志不渝,而且是位教学的多面手。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他代过几何、语文、生物、地理、政治、劳动、历史等,哪里需要哪里上,一切听从学校的安排,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由于教学成绩突出,第二年就开始担任班主任,至今从未间断。在班级管理中,他爱生如子,既有严父般的教诲,又有慈母般的呵护。他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教学生做人、做事、成才。班级工作有条不紊,学生成绩普遍较好,流失率极低,课前、课上、课后,班级学风浓厚。学生比学习,比做人,热爱集体,互帮互助、遵规守纪。有老师时是这样没有老师时还是一样。若不是亲眼见证过的人,就不会相信一所农村中学竟有这样良好的班级、良好的学风。因此,市教育局授予他”优秀班主任“称号。

有一年因为一位教师做手术,语文老师不够,刘老师曾代了三个班不同年级的语文课同时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刚送毕业一个班,紧接着学校的班级调整语文老师仍然不够,校领导再次找到他,他二话没说就接了下来。仍然代三个班的语文课,兼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像这样超负荷的工作,刘老师曾坚持过多年,对于一个极其负责的教师来说,这样超负荷劳动背后的艰辛懂教育的人都明白。

刘老师不仅工作勇挑重担,班级工作出色,教学水平也是一流的。在每年的中学生素质检测中,他所代学科的学生成绩和尖子生的数目一直都在全镇名列前茅、年年如是。另外他所代的学生在市、县级作文竞赛,语文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奖,他本人也多次被授予“市、县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他本人的论文也在市、县级论文比赛中多次获奖。还有多篇文章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刘老师也被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他人品高尚、不争名、不图利,的确无愧于优秀教师称号。为了给其他老师让岗,他从中教二级晋升中教一级足足等了10年,从中教一级晋升为中教高级又足足等了10年。正因为如此,刘老师在2012年被评为“会龙镇教育系统十大感动会龙教育人物”、2014年荣获“会龙镇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2016年被会龙镇人民政府授予“德教双馨”教师称号。也正因为如此,他当年的学生如今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刘老师所代的班级;他当年教过的“捣蛋鬼”都对他十分敬佩;他当年资助的孤儿张翔每年都千里迢迢领着孩子,带着爱人来看他。

刘光明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三十多年来,就这样从初一到初三,换了一届有一届,轮了一轮又一轮。但他那颗对教学执着的心没有变。每送走一届学生,他脸上就多了些皱纹,头上就添了些白发。随着岁月的流失,刘老师变了,变得腰板不那么直了,身体不强健了,变得没那么英俊了。领导和同志们知道他的奉献精神没有变,学生和家长知道他爱恋教育的痴情没变,他们更明白他变得苍老的原因。刘老师是凡人,不是神,也不是一台机器,为了工作,他以校为家。开始工作的近二十年里,他始终住在“会龙人民公社”时期建的低矮的小屋里,阴暗潮湿。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工作、生活,废寝忘食地专心备课,批改作业,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他总是身先为范,每天学生没有进班他先进班,把学生打扫过的课桌整整,桌子上的细灰檫檫,然后在门前等待学生的到来,告诉这个学生衣服穿的少了,问问那个学生昨天发生的事,给留守儿童的家长打个电话。如今学校开起食堂供起了茶水,刘老师又每天在学生早读时给学生提两瓶开水,每人倒半杯,特别是冬天,既可以解渴润喉又可以暖手。这样的事做一天、两天不难,做一年两年就不易,可刘老师坚守如初做了几十年,这样的举动,没有强烈的爱心是做不到的。超负荷的工作使他的生活极其不规律,即使是极其简单的粗茶淡饭也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热一碗、凉一碗,时常端着饭碗查资料,中断吃饭去工作。长期的超强度工作,超负荷承载,身体透支太多,使他老得与实际年龄不相符,也渐渐地患上多种疾病:慢性胃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2003年他做肿瘤切除手术,从医院回去的第二天就开始上课。特别是在2011年给图书室买防水材料被违章摩托车撞伤,他脖子上挂着绷带去上课。他从未因病因事请过假,也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

在会龙一提起刘光明,当地百姓无不交口称赞,都说他“人品好,教书有一套”。他常说:“我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无怨无悔,只求无愧于心”。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2

文青松,男,1979年出生,本科毕业,2002年参加工作,现任重庆市潼南区龙藏小学安稳办主任,小学数学一级教师。

大学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龙藏。从此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长期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5个春秋。他热爱学生、团结同志、无私奉献,教学成绩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一、无悔选择,绽放课堂的精彩。

2002年9月,他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他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不愧“教师”这一神圣的称谓,他始终坚持不断学习,经常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其他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他深知没有坚实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这一职业。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除此之外,还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市级、区级一、二等奖,其中论文《以数量关系为突破口,实现卓越课堂的构建》获国家级一等奖。

二、涓涓细流,唤醒沉睡的美好。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条涓涓细流,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进。

在他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班里有个男孩叫彭宇。他学习成绩一般,但是这个孩子患有羊癫疯,也曾在教室里患过病,因此受到同学们的嘲讽和冷落。外加这个孩子说话有一点结巴,种种原因造成了他不与人交流,连正常的小组活动都不敢参与。为了帮助他树立自信,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提一些很容易的问题让他回答,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让他获得足够的尊重与掌声。并且课下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当发现他很喜欢科技模型时,就让他担任班上的科模组组长,让他带队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模型比赛,还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学们不再嘲笑他,愿意和他做朋友,他从老师和同学门中收获了关爱和友谊,渐渐的大胆地与老师、同学沟通,重新树立了自信。后来彭宇同学学习更是突飞猛进。

文老师用细心的关爱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趋完美。看着孩子们的成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所以他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关爱老人,让夕阳离惆怅远一点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许这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般的感慨,因为我们正处在人生的青春年华,是初升的太阳,根本无法体会和了解已经暮年的孤独与悲凉。在文老师同村有一位叫郑贵珍的老人,她丧偶多年。一对儿女常年在外打工,也很少回家,加之老人身患多种疾病,年老体衰,生活过得非常凄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文老师常常利用周末时间去陪同这位孤独的老人,为老人带去大米、菜油、猪肉等生活必需品,还从不多的工资里面每月拿出100元,为老人以备不时之需。从2012年至今文老师就这样默默的关怀着老人。老人也亲切的叫他“幺儿”。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有了文老师的关爱,老人将不再寂寞!

四、甘化春蚕,延伸知识的绸缎。

从教十多年来,他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只讲奉献,不求回报。每个寒暑假对于其他教师来说都是休息的时候,而他却把每个寒暑假当做辅导后进生的重要时段,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他都会骑着摩托车去临近的村社,看看所教学生的假期作业完成情况,把学生学习时候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历年来,他长期担任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全区组织的毕业质量检测中总是名列前茅,屡获前三名。他也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学科教学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宁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3

她是无数教师中的一员,在乡村教育这片土地上,已经耕耘了二十七个春秋。虽没有华丽的粉饰,没有炫目的光环,但那三尺讲台和一面黑板就是她挥洒人生的舞台。

她就是张晓玲,关集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二十七年来,她勤勤恳垦、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她始终坚信:教育是爱的事业,需要教师付出自己全部的爱和智慧。

 “家里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学校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她热爱自己的职业,更把它当作了自己的事业。她对教学倾入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她常说在她心里:家里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学校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2015年春季,她爱人因患脑梗住进了太和县人民医院,在住院期间,她没请过一天假,没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每天白天由他八十多岁的老父亲陪着,只有到了晚上,张老师才匆匆赶到医院陪护——为爱人按摩、擦洗身子,陪爱人说说话。即使到了双休日,她也要一边照顾爱人,一边还把学生的作业带到病房批改。看到如此敬业的张老师,她爱人的主治医生赵主任说:“张老师真是一位好老师,孩子交给她,家长放心!”

2016年秋,她78岁的母亲因大腿骨折在县医院住了56天,在此期间,她只利用晚上放学后的时间和节假日去医院陪护,并且还带上教案,只要有空她就编写教案、认真备课。同病房的人对她妈妈说:“你闺女真是个大忙人,白天不来,晚上来了又写到半夜!”她母亲无奈地说;“她事多,就学校里的事在她心里!”听了母亲的话,张老师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毕竟在妈妈最需要女儿照顾的时候,她却没能给母亲太多的照顾!不过,最了解女儿的还是妈妈,在张晓玲老师的心里,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27年了,她从没因家庭的事请过一天假,从没耽误过学生一节课。

 “要让孩子喜欢你,首先发自肺腑地爱孩子”

27年来,张老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每每接到一个新班,她都感觉到她接过的是一份莫大的信任,接过的是一个家庭的寄托。从1、2、3·····的认识到言谈举止的示范,点点滴滴,张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体味着生活的味道,在孩子的笑声里寻找着快乐。

在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她深深地感悟到这样一个教育的'真谛—要让孩子喜欢你,首先要发自肺腑地爱孩子;尤其当他们幼小的心灵出现异样时,老师的及时发现和引导能让迷途的羔羊回归正道。

现在的五(2)班是她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五年了,每个孩子的性格、生活和学习习惯她都了如指掌,特别是李杰同学更让张老师倾注了诸多的心思。

李杰是一名留守学生,他的爸爸妈妈一直在昆山做青菜生意,他的弟弟跟着妈妈,他跟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家。由于忙于生意还得照顾小的,所以他的爸妈好长时间都不给他打电话,这让他有一种感觉,认为爸妈不疼他,只疼他小弟,他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了。这样,他上课经常不专心,作业常常不能按时完成,还时常违反纪律。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张老师把李杰带到自己家中,给他讲了爸妈在外卖菜的不易,同时当着李杰的面给他的爸妈打了电话,汇报他在学校表现得如何优秀。这下可真奏效,从此以后李杰上课特别认真,作业也能及时交送,课间还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了。

现在的李杰阳光、自信。张老师也时时和他的父母保持电话联系,告诉他们如何施爱给两个孩子,不能让李杰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似的。李杰的爸妈无比感激。每次打电话,他妈妈总是“谢”字不离口。总之,李杰一有进步,张老师就设法给他“报喜”,使李杰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希望他进步。这样他就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进步,同时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我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的种子。

“如果有下辈子,咱还做教师!”

自工作以来,张老师一直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也从中也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幸福。每当荣获县“优秀德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时,也都由衷地体会到做教师的光荣;每当看到孩子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她都深深地感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每当听到一句句“张老师真好!”“张老师就像妈妈!”这样充满童贞的话语时,她都从心底感到做老师真的幸福。她常说,孩子们的进步和幸福是对她最高的奖赏!她常说:“做教师是自己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如果有下辈子,咱还做教师!”

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在乡村教育土地上默默奉献的小草,她很平凡,也很微不足道,但她会努力地生长,生长,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绿色装点春的明媚,编织生命的美好。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4

高芳,女,汉族,中共党员,1988年8月出生,2013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出生于陕北,长期随父母居住在内蒙。现任西原小学校长、西原幼儿园园长,自2014年10月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扎根乡村教学一线,始终不忘当初选择师范的初心:我是个农村娃,我热爱乡村教育事业。工作六年来,初心不改,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勇于探索实践,敢于创新,先后被评为金台区最美乡村教师,陵原中心校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一直以来,用爱心、细心、耐心对待学生;用诚心、宽容心对待同事;用衷心、奉献心对待工作,也因此赢得师生和家长的一致赞誉。

 扎根乡村,用爱心滋润每一名学生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也只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学生的感受,师生才能成为朋友。学校有个小梦同学,常听班主任说这个学生不爱学习,各科老师都头疼,已经采取了各种的方式,都不管用。其实,惩罚不当,会使他丢失自责的良心,走向其反面。于是,她找来小梦,不是批评,而是告诉她,让她明天试试,只要自己用心听讲,老师讲的课一定有自己听懂的地方;作业会做多少就做多少,实在不行把例题弄懂,抄在本子上也行。第二天,数学老师讲的题比较简单,同时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她。这次她果然交了作业,数学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了表扬鼓励的评语。就这样,慢慢的这个学生变活跃了,成绩也上来了。高老师说:“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我的根本来就在农村,我爱农村,更爱那些农村里山花般美丽、纯朴的孩子们”。

无私奉献,铸就高尚师德

高老师在工作中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区上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每次的政治学习都能及时参加,并能及时的写出心得体会,她热爱党,热爱教育事业,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生犹如自己的儿女,高老师一直从事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2020年开始担任西原小学校长一职,管理工作,责任重、担子重,但她从不说一声累,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尽职尽责。记得2018年9月份开学后是幼儿园316督导检查,暑假期间,刚怀孕的她为了不耽搁检查,从陕北老家坐了一天的车急匆匆的赶回学校加班整理检查材料,整整工作了10天。最后,因孕期反应严重,劳累过度,被迫住院保胎。眼看快要开学了,为了不影响学校的开学工作,主动要求出院,医生要求签订了后果承担书。积极投入到开学工作中来,怀孕期间还承担着学校营养餐的采购工作,资助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同事小黄经常笑着说:“咱俩虽然说都是孕妇,可你却不是孕妇”,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也是如此,电脑坏了找她,下水道堵了找她,厨房忙不开的时候她又是帮厨。同事都说学校哪里需要你,你就出现在哪里,还好有你这颗螺丝钉,这位充满爱心的年轻女校长成了校内校外最受欢迎的人。

教育扶贫,搭建学生成才之路

自脱贫攻坚以来,身为党员教师的她,一直坚守在扶贫第一线,无论刮风下雨都能看到她在村里奔跑的影子,面对三村60多个建档立卡户,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入村入户摸底,清楚的掌握了每一位学生的信息,同时她也一直承担着学校的帮扶工作,她帮扶的建档立卡户学生小怡,父母离异,家境困难,从小由外公外婆抚养。孩子学习习惯较差,成绩一直不理想。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后,她经常深入到孩子家中,和孩子外婆交流孩子学习、生活状况,指导外婆做好家庭教育。在学校,她利用课余时间给小怡辅导功课,和小怡谈心,平时也会收集一些干净整洁的衣服送给她,让她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在她的帮助下,小怡的学习、生活有了很大进步,孩子的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六年来,她用自己的汗水浇出了一园桃李芬芳。回顾自己的从教之路,虽然没有显赫的功绩,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然而能扎根农村,播种知识,实现了自己“站三尺讲坛,想千秋伟业,教一班学子,拂两袖清风”的夙愿,而感到无限地满足。在教育园地里她用满腔热情收获了学生的敬爱,家长的认可,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回首六年的乡村教师之路,高老师累并快乐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地行着她的承诺:扎根乡村,奉献乡村,爱在乡村。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5

二十二年春风秋雨,二十二年花开花落,1999年丁瑾老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忠诚,带着对教学工作的一片痴心,走进育才中学的校门,她以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优异的教学成绩;以严守师道、寓教于乐的做事风格,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尊敬,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多次获得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黑龙江省百佳语文教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龙江骨干等荣誉称号。

言传身教,做一名充满爱心的浇灌者

第一批孩子进学校时,她的身影已出现在了教室门口;送走最后一批学生后,她才踏上回家的路。她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了班级管理和学生的人格、素质发展上,尤其对于班上的学困生,总是不鄙不弃,抓住时机,给他们鼓励,给他们搭建进步的台阶。

班级有名男同学在初一上学期,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教师就是同学向她告状。丁老师设法接近他,与他谈心时都平起平坐、以朋友相称,以他感兴趣的话题谈起,突破他的心理防线,消除他敌对的情绪,以他所愿意接受的方式逐步地引导他走出误区。后来,他基本能做到和老师积极配合上好课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丁老师又了解到他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平时对孩子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只会责骂,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连打带骂,导致孩子个性极强。于是丁老师与爱踢球的他侃球员的素质和中国的足球发展;与痴迷电玩的他谈网络信息与比尔盖茨的创业史……在得知他的父母不能回家给他过生日时,丁老师给他带来一个生日惊喜,在他感动的泪光中,丁老师收获了信任与感激。在不断的鼓励和引导中,终于重新塑造起了一个鲜活的灵魂,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点高中。毕业离开校园的那天,他深深的对丁老师鞠了一躬,阳光的脸庞已然热泪盈眶……

心许教坛,做一名孜孜不倦的探索者

丁老师把满腔热血倾注到她所钟爱的语文教学之中,“我是一个普通的一线语文教师,我要永远耕耘于教育这块热土,因为耕耘是一种开拓,更是一种幸福。”这句话浸透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

为了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不断充实自己,她坚持学习一些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博采众长,自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她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为了增强语文课的实效性,她大胆尝试了“阅读教学”和“中学生素质作文训练”。她的学生分别在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和省作文比赛中获奖。她担任教学工作22年,经过语文教学工作磨练,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中读写结合、课堂阅读教学及扩大语文教学视野的若干方法、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影响较大,效果突出,其中《散步》等课和教学设计在省、地级被评为一等奖。在第六届和谐杯全国初中说课标说教材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班主任繁忙的工作让丁老师在母亲两次大型手术时不能在旁边侍奉,她的内心有深深的愧疚之情;丈夫在外地工作,女儿生病时,只有她的父母陪伴在身边,她的内心又是满满的自责之意。但是当她看到自己的学生毕业十年后还想着送给自己一束鲜花,道一声谢谢的时候,她的心中又溢满了幸福。

勇于探索,做一名刻苦勤奋的钻研者

没有教科研就没有她的成长。她积极参加省级科研课题《构建班级德育自主体系的实践与研究》以及国家级科研课题《写字教学管理问题的研究》的探索实践,组织教师进行课题整理工作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先后整理了育才中学所承担的国家级子课题的验收材料,在育才中学标准化学校验收和均衡发展的检查过程中,加班加点整理教研的材料,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有强力地凝聚力,以2017届她所带班级为例,她能够充分利用重大历史纪念日,或者主题班会,用心灵沟通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孩子们的心凝聚在一起,摸索建立了——探究型主题班会“在拔河比赛中胜利的一方为何获胜”、“中国人民为什么会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等,在她的带领和教育下,一批批合格的人才走出了育才的校园,一个个校级、地级文明班级,地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在她的细心呵护下产生。

在巍巍的兴安岭上,在悠悠的甘河水旁,丁瑾老师在三尺讲台挥洒着无悔的青春,挥汗着无声的耕耘,以一颗炽热的心专注于她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以一种饱满的热情执着于二十几年不变的桃李追梦,为加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填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