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演讲稿>说课稿>

初中历史《秦王扫六合》优秀说课稿范例

说课稿 阅读(2.5W)

一、教材分析

初中历史《秦王扫六合》优秀说课稿范例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秦王扫六合"这节课位于鲁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一节。其中本课所在的第三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本课在第三单元中又处于中心地位。《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要"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学完本节课学生可以结合学到的知识客观的评价秦始皇,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也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生有责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秦的统一"是本课的重点

贯穿本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朝的统一是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虽然也出现过分裂割据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在政治,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焚书坑儒,北筑长城,开发南疆,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焚书坑儒"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焚书坑儒"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易主观臆断。由于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初一学生因见识与阅历的.因素,难以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为了把历史事件和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深刻的印象,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把"焚书","坑儒"的场面用动画演示出来,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调动起来,将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本课采用的是引导探究教学法。

(2)教学用具的运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历史,播放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和"焚书坑儒""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的影象资料。然后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思考历史,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探讨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

《历史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初步了解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现实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四、教学程序

我对教学程序的设计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学习探究——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我首先用多媒体放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最后统一六国的影象资料。首先提问:"为什么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 "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刚才气氛的渲染,学生好象置身其中,兴致盎然,情绪活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原因:(1)客观上的需要: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实际上的可能:秦国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也为后面的知识难点作了铺垫。

第二环节:学习探究。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谈一谈如果你是秦始皇,你统一六国后将会做什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自然的问题过渡中产生强烈的兴趣,为下面列举"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创设有利条件。当学生沉浸在问题中时,电脑展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运用电脑图示逐次演示,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这样通过电脑逐次演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2)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教师首先放映一段动画:秦统一后天下的百姓是一家人了,一个原来齐国的百姓到秦国来买布,由于货币不同,没有买到。然后他又到原来的楚国,由于布的尺寸不一样,他又没有买到。最后他到原来的赵国,但由于不认识赵国的文字最终还是没有买到。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动画片段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提出:"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有什么意义 "通过刚才的讨论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回答这个问题。(3)焚书坑儒。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放映课前搜集的"焚书""坑儒"有关的影象资料,让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焚书坑儒"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分组讨论:焚书,坑儒这两件事发生的背景,动机,最后让学生谈谈对这两件事的看法,教师可以在旁边引导:秦刚刚统一不久,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我这样安排主要是因为中学生尤其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往往要依赖大量具体生动的史实,借助想象和再加工,才能形成历史概念,接受抽象的史学观点,从而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史实中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4)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教师播放长城,灵渠的影象资料,然后通过多媒体填图的方式了解秦长城的起止点以及灵渠等空间概念。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可以改变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过分依赖教材,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