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实用文案>歇后语>

关于阎王的歇后语有哪些

歇后语 阅读(1.36W)

阎罗王,亦称“阎王爷”。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中国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阎王的歇后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阎王的歇后语有哪些

No.1 阎王爷拉家常------讲鬼话

No.2 阎罗殿前唱大戏------不知死的鬼

No.3 阎王爷说谎------骗鬼

No.4 阎王爷变戏法------鬼把戏

No.5 阎王打瞌睡------点错了名

No.6 阎王爷献计------尽出鬼主意

No.7 阎王老爷嫁女儿------拾轿的是鬼,坐轿的也是鬼

No.8 阎王不穿裤------笑死鬼

No.9 阎王爷敲门------鬼到家了

No.10 阎王开店------无人买

No.11 阎王爷出主意一一净是诡(鬼)计

No.12 阎王爷做的芝麻饼------鬼点子

No.13 阎王爷的扇子------两面阴

No.14 阎王办事一一鬼差

No.15 阎王爷下请贴------不去不行

No.16 阎王奶奶绣荷包------鬼花招

No.17 阎王爷写文章------鬼话连篇

No.18 阎王开会------都不是人

No.19 阎王吃蒜------有鬼捣(比喻暗中使用诡计,有人捣鬼。)

No.20 阎王审小鬼------不打自招

No.21 阎王爷的扇子------扇阴风

No.22 阎王爷皱眉头------叉在想鬼主意

No.23 阎王开饭店------鬼都不上门(比喻都不敢来j

No.24 阎王办事------尽想鬼点子(比喻尽是些坏主意。)

No.25 阎王爷的爸爸一一老不死的鬼

No.26 阎王不戴帽------鬼头鬼脑

【拓展知识】

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

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