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心理学>心理学书籍>

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却记不住?

心理学书籍 阅读(2.96W)

为了提升我们个人的修养,读过很多书,但为什么,我们大多记不清?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却记不住?

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却记不住?

选书:读好书是前提

其实书籍并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是相对于读者个体来说,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

如果我写的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恐怕你看一遍,很多重要的句子就会烂熟于心,时时想起。可如果我写的这篇文章你觉得没用,估计过几分钟,你就全都忘个干净了。

所以,首先就是要选择那些优秀的、养料充足的书籍,不然读了那么多烂书,什么都没记住也实属正常。

有一段关于读书的话很有名:我们吃的食物,营养全都被我们的身体吸收掉了,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没用的就排出了体外。同样,我们看的那些书,有用的都滋养了我们的精神,没用的也被我们忘光了。

很多时候,读书记不住不能怪我们自己,只能怪书太烂。

什么书才是好书?

书籍分好多种,大概分为实用类和非实用类。

实用类包括专业书、方法书、鸡汤书、心理书等等。

读了这些实用类的书,我们能够让它们明显的发挥作用,这就是实用。

这样的书该如何选择呢?

专业书主要是就是靠同行推荐和业内认可的书籍了,结合各自的情况进行选购,一定要精读,不可贪多,不然就乱套了。

剩下的实用类书籍,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购买就可以了,反正读多了,会发现大概的内容都是类似的,基本上换汤不换药。

其实能够滋养我们精神的书籍就是非实用类书籍了。

这些书主要包括:文学、历史、艺术、思想。

好书会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你从它的题目就能迅速把你抓住。

切记不要选一些题目花里胡哨,哗众取宠的书。

比如《百年孤独》,这么深沉隽永的题目,你难道不想翻一翻?

比如《一个人的圣经》《活着》《生死疲劳》,题目就有着哲学的深刻程度。

然后,开头很重要,优秀的作品从开头就是优秀的。

“穿过县境长长的隧道,就到了雪国。”

多么富有质感的句子啊!

眼前就像架起了一台摄像机,慢慢穿越郊区里的一条又黑又长的隧道,四周寂静,只能听到汽车引擎的声音。

在漆黑的隧道里越行越远,慢慢接近出口,远处的光点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冲破了这个光团,视野发生巨大变化,来到了一片雪白的世界……

漆黑的隧道,洁白的雪国。

好的句子是会运动的,有声音的,让你的感官立刻就发生了惊奇的变化。

好书虽然比那些烂俗的东西难读一些,故事性不太足,需要一点一点慢慢读,慢慢解构。但是读一本好书的收获,比读一百本烂书的收获还要大。

我们获得的精神享受,深刻程度,远不是那些烂书所能够给予的。

人与书之间是有缘分的,不要硬读

不要迷信某一本“必读书”,这本书再好,也许今生注定与你无缘,所以千万不要硬读,不然浪费了时间不说,还会影响你对一本好书的好感。

我读书一向是先看看开头,觉得好,再慢慢往下读。如果开头不好,就随便翻几页,看看他后面的内容是否吸引我?一般来说,一本好书的语言会富有质感,就算开头写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书中一定会有句子吸引到我才对。如果连一个富有质感的技术都没有,那这本书就几乎与我无缘了。

《百年孤独》这本书我试着读了很多遍都没有读下去,不是说它语言不好,而是情节与结构让我不太感兴趣,读下去味如嚼蜡。

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本好书,意义深远。

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我会燃起对这本书的浓厚兴趣,但至少不是现在。

王朔的《我的千岁寒》极其晦涩,绝对是一本极其玄奥的书,我试着读了很多次,直到今年暑假,我对宿命有了一点点浅见,再次阅读,才发现其中蕴含的奥秘。

不是读不懂,可能就是不到时候。

等我们产生了某种看法,遭遇了某些事情,一些难懂、难读的书籍就会被我们看明白了,而且还能得到内心的震撼和慰藉。

我们总会在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

如果我们没有找到,就说明我们是硬读下来的。

不过这也无妨,总有一天,我们在遇到某件事情、进行某种思考的时候,脑袋里会突然被闪电击中一般,回想起书中的那些精彩桥段,与深刻内涵。

思考很重要:分析越深入,记忆越牢固

大部分人看小说是为了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就是一篇好小说。读散文和诗歌是为了读几句说的很漂亮的话,情到深处,还会用这些话当成个性签名或者说说。

真正的好书、好文章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每一次阅读,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才行。

只停留在浅显的故事上,恐怕真的只是起到了消遣的所用,真正的精华却被我们抛弃了。

一本书,如果你记住了十天,那你的收获也就是十天的'收获。可如果你记住了十年,那就是十年的收获。

性价比就是如此。

我从来不推崇几天读完一本书,我注重性价比。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我读过不下十遍,第一次阅读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情节比较有意思,作者的设计很巧妙,能把个人遭遇和时代发展融为一体,然后用看上去很荒诞,其实却无比真实的故事组成了一部厚重的小说。

等我再读的时候,我发现这部小说远不是我看到的那个样子,它还有很多更深刻的内涵没有被我挖掘出来。

比如,为什么非要卖血呢?

医生说过,血是受伤的符号。一个用自身的伤痛去换取金钱的人,以及一个用自身的伤痛去换取发展的国家,这其中,是否有着微妙的联系呢?

同样,我们的民族是严重贫血的,但却依然要用血液去挣钱。

我们为了谋求发展,破坏资源,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这和卖血是不是有这某种联系呢?

诸如此类的思考还有很多,正是这样的思考,让我对小说的情节印象深刻。每次看到类似新闻的时候,很多小说的桥段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这不正是思考的魅力吗?如果没有这样的思考,这篇小说的内容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完全忘记。

文学永远是对世界的反馈,你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小说的影子。

同时,小说也是人类内心精神的释放,我们的人性相通,我们一定会在某些事情上感同身受。

阅读的魅力,也就正在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