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心理学>心理学书籍>

人格谜题

心理学书籍 阅读(1.28W)

图书名称 人格谜题

人格谜题

ISBN 978-7-5062-9590-1/H·1036

作者 (美)大卫·C·房德

译者

出版日期 2009.08

开本 16

装帧 平装

字数 865千

页数 648

定价 69.00元

内容简介: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课程,也是人们一直感兴趣的话题。《人格谜题》(第4版)是加州大学心理学大卫·C·范德教授的力作。范德教授在人格心理学领域颇有建树。本教材既涵盖主要人格理论、追溯其历史渊源,也收纳了大量的当前研究,包括生物学角度的研究、跨文化心理学以及人格相关的认知加工。

本教材除了视角独特之外,其叙述手法也别具一格,它以第一人称叙述人格的各种谜题与答案。让读者如亲临大学的课堂里,聆听着人格心理学教授的娓娓道来,讲述着人格心理学大师们的思想精华,复述着大师们对人生思考的阐述。

1 人的研究

所有的人都是谜团,直到我们从语言和行为上发现通向他们的钥匙,才能明了他们的言行。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可能早有人告诉你,心理学不是你想的那样。一些心理学教授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兴致勃勃地告诉学生这个令人惊奇的信息。他们解释说,也许你期待心理学是描述人们外在行为下隐藏的想法和感受的;也许你认为它是关于性、梦、创造性、攻击和无意识的;或者它涉及人们是如何各不相同的等等一些有趣话题。其实不是,他们会说,心理学是为了让特定现象的理论描述更令人信服而对因变量进行精确操作的科学,比如在一个方形广场中找到一个圆环需要花费多少毫秒。如果这样的心理学研究关注点会使人感到乏味的话,那心理学就太糟糕了,虽然科学并不因为有趣才会有价值。

幸运的是,大多数人格心理学家所关注的问题都是人们想知道的一些有趣问题 (Block, 1993; Funder, 1998b)。因此,人格心理学家没有枯燥之感,他们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能让心理学变得有趣的内容[1]。

特别是,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三联体 (psychological triad)——知情意的统合,即人们是如何使思考、感受和行为有机结合的。知情意各自有许多现象值得研究,但是它们统合起来就更为有趣,尤其当它们互相矛盾的时候。例如,你有没有经历过情感与思考之间的不一致,当你感到初次相识的某人对你很有吸引力,但你却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你是否经历过想和做之间的冲突,比如本想去做作业,然而却去了操场?你是否发现你的行为和感受之间相互矛盾,比如正做的事情让你感到内疚(在这里填充你自己的例子),而你仍然继续做?如果你体验过上述知情意间的冲突(我知道答案是“是”),那么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个答案当然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

思维、情感和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性是如此普遍,这足以让我们怀疑心理不是一个简单的处所,即便是理解自己(你最了解的这个人)也未必容易。人格心理学是重要的,并不是因为它解决了这些内部不一致的谜题和自我认识问题,而是因为它独立于科学界,甚至独立于心理学各个分支,人格心理学家认为这些谜题值得他们倾入所有的精力。

大多数人一提到心理学家,第一个想到的是治疗心理疾病并帮助人们解决其它个人问题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2]。人格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不同,但是这两个领域确实相互重叠。古往今来,一些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都接受过临床训练,并且治疗病人。在许多学院和大学里,教授变态或临床心理学课程的老师同时也教授人格课程。当某种人格特征极端的与众不同并导致出现问题时,这两个子领域就聚焦为一个领域:人格障碍。更重要的是,临床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有共同的责任,都试图诠释一个完整人,而不是人的某一心理成分或某一时间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最大、同时又是最小的子学科。授予人格心理学博士学位的人可能远远少于社会、认知、发展或生物心理学的人。但是,人格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是紧密联系着的,临床心理学是到目前为止心理学最大的子学科。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其它子学科集合到一起的结果;你可以发现,它很大程度上是从社会、认知、发展、临床和生物心理学中汲取养分,同时又将心理学各子学科的解释引向并适用于完整、真实的人。

人格心理学的目标

人格 (personality) 是指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特征模式,以及这些模式之下隐藏或未隐藏的心理机制。这个定义赋予了人格心理学独特的任务来解释完整的人。当然,人格心理学家也许并不总是能成功地完成这项工作,但是,这是他们应该做的:收集其他各心理学子学科提出的困惑以及学科本身的研究结果,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合的观点,适合于解释日常环境中完整的、功能性的个体。

任务:不可能完成

用整合的观点解释完整的人,这个任务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它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事实上,正是这个有趣的任务构成了人格心理学的最大难题。如果你想一下子理解一个人的全部,就会发现自己完全不知所措,你并未获得全面理解,相反地,你的头脑可能会变得一片空白。

唯一可选的方法就是限制你所关注的内容。不要试图去马上解释所有事情,你必须寻找更具体的模式:将不同种类的观测资料整合在一起的方式。这种方式要求你把自己的关注限制在特定类型的观测资料、特定类型的模式以及对这些模式的特定思维方式。这种系统的、自主定向的限制即是我所说的基本取向 (basic approach,人们也普遍把它称为范式)。

一些人格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人们在心理上的差异方式以及这些差异如何被定义并测量的。他们遵循的是特质取向 (trait approach,指的是人格特质)。另一些心理学家试图从身体角度理解心理,他们研究生物机制,例如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甚至进化论,以及它们与人格的关联。这些心理学家遵循的是生物学取向 (biological approach)。还有一部分心理学家主要关注无意识心理以及内部心理冲突的本质和解决,他们遵循的是精神分析取向 (psychoanalytic approach)。还有的心理学家关注人们对世界的意识经验和他们的现象学,这遵循的是现象学取向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在目前的研究中,对觉察和经验的强调分别引领了两个不同的现象学方向。第一个是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意识觉察怎样产生出独特的人类特征——诸如有关存在的焦虑、创造性和自由意志,并试图解读快乐的意义和基础。另一种现象学方向强调心理学以及真实的现实经验跨文化的差异性,引发了近些年来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还有一些心理学家关注奖励、惩罚以及其它生活经验所引发的个体行为的改变,他们将这个过程称为学习 (learning)[3] 。经典行为主义者关注外显的行为以及奖励和惩罚对行为的影响方式。研究社会学习(与行为主义相关的子学科)的科学家们对经典行为主义进行了修正。社会学习理论试图获得的结论是心理过程的方式决定行为习得及其表现,例如观察模仿和自我评价。在过去的几年里,社会学习理论已发展为一个有影响力且多产的人格研究领域,其关注于认知加工,以及源于感知觉、记忆和思维研究的应用视角和方法。将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人格心理学整合到一起,组成了人格的学习和认知加工取向 (learning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approach)。也称为人格做什么的研究。

竞争还是补充?

人格心理学的不同理论取向常被认为具有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有其存在的原因。每一个学派最初的提出者让自己闻名的典型方式就是告诉全世界他的流派最终解释了人的本质的所有方面,而这是其它所有的学派都无法实现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nd)就是其中一位,他就经常号称他的精神分析流派的版本是唯一正确的途径,甚至与那些曾追随他但是敢于挑战他思想的人绝交,如卡尔·荣格 (Carl Jung)。斯金纳 (B. F. Skinner) 对人类本质的看法与之完全不同,但是他在谦虚上也没有什么进步。他宣称行为主义解释了有关心理学的一切现象,并乐此不疲地指责其他流派和他们的理论假设,诸如人可能拥有特质和思维,或者甚至是自由意志和尊严。

这种傲慢自大并不局限于像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这些与著名创立者紧密相联的流派。我们知道生物学倾向的心理学家宣称所有的人格内容都可以简化为基因、生理学和脑部解剖的问题。特质、认知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有时也曾坚持认为自己的流派是唯一能够说明全部问题的。事实上,每个流派的大多数拥护者也经常坚持不懈地声称他们支持的流派能够解释一切,而其他流派都是绝对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