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心理学>心理学书籍>

好书推荐:《害羞心理学》

心理学书籍 阅读(9.47K)

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以著有《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这本书而在全世界心理学界赫赫有名。

好书推荐:《害羞心理学》

什么是害羞?没有定义,各种不自信、各种闷骚、各种不说话、各种放不开、各种紧张、各种脸红心跳、各种情绪低落、各种孤独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都是害羞。作者通过这本书教我们认识害羞、客服害羞并学会主宰自己的人生。

以下是我喜欢的书摘:

P71

一个孩子的自我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人对自己期望的影响。

……

一旦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甚至我们的敌人对我们的人格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定位,他们便会不自觉地忽视我们的改变,不管向好的还是向怀的方向。他们会给我们的不足找借口,阻止我们改变的行为,并保证我们在原有的轨道上表现得符合我们自己的性格。他们所导演的剧本规定了你的角色,他们画的航海图也圈定了你的范围。

P108

“我们每一个人,当他经历生活中的孤独与寂寞时,都期待他人的陪伴,渴望进入一种温暖而有力量的关系之中,自然,爱是最好的形式。在适当之时,内心的狂热令我们亲近他人,通过爱与性,创造我们的新生活,并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我们从爱中感受快乐甚至狂喜,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爱可以影响他人、塑造他人甚至成为爱人心中不可替代的那个人,爱是发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P125

“我们必须鼓励我们的孩子表达他们真正的感受,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并且他们不应该只是与父母沟通,更要努力与别人沟通自己的感受,即使这种感受一开始会使人不舒服。没有这种沟通,害羞的人仍会被困于痛苦的环境中,无法改变,结果是有时候将暴怒发泄到他人身上,让别人成为无辜的牺牲品。那些殴打和虐待孩子的母亲很多被证实为寂寞、害羞的人,她们没有朋友和社交活动来发泄,于是家里被弄得鸡犬不宁。

那些从不外露自己的攻击性和过度控制情绪的害羞者会怎样呢?那么只有一条路可走了。当攻击性深藏于内心,就会产生无价值感,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自我否定,进而抑郁。最终,极端的失落与无力导致了自我毁灭的借据——自杀。”

P167

自我价值感高的人一般会时刻保持和流露着自信,这是内在的自我满意度的外在显示。这样的人不需要别人肯定的褒奖,因为他们学会了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忠实的拥护者。他们是社会这个大机器运转的创造者、参与者、推动者。

我认识的那些自尊感高的'人不会因为批评或拒绝而感到崩溃。他们会感谢你“建设性的意见”。当有人对他们说“不”的时候,他们从不把它当做是一种拒绝。相反,他们会这样认为:……可能别人并不能够理解;也许时间和场合不太合适;或许那些说“不”的人也需要咨询和帮助。在某些情况下,被说“不”的原因并不在他们身上,但他们通畅会重新评估和制定计划使自己的表现日渐完美,所以他们是乐天派。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更多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P169

害羞和低自尊总是相伴而生。

低自尊:通常对负面评价过于敏感并且会将其归因于个人能力。

自尊是个体与他人比较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种自我评价,在进行比较的时候你需要注意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仔细挑选比较对象。虽然可以把他人当做模范,但是那并非唯一标准。有些人并不是适合的比较人选,如在外貌和智慧等方面的表现尤为卓越。

第二,如果一味与别人做不恰当的比较,这可能令自己产生挫折感,还会产生嫉妒心理。在追逐模仿中,我们一心向上爬,反而失去了享受眼下生活的乐趣,它不过是你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而已。最近我开始认识到,自己正渐渐远离生活,忘记享受过程与乐趣,因为我已经逐渐习惯了高度竞争与目的性很强的生活。

第三,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代价。比如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没有时间享受美景与阅读……当我们了解成功者付出的代价时,你可能就不那么渴望成功了。

第四,成功、成就、智慧、美貌,还有绝大部分受人们追捧的目标,都是特定社会环境与情景中的产物。但我们常常把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看得过于绝对。当标准改变时,我们就无所适从。当我们能够看到所有标准的相对性时,自身就已经发生改变了。这个现象就好比是把小池塘的大鱼移到大海中一样。

第五,我们必须认识到,别人的生活与你无关。如果你一直活在别人导演的剧本中,你就永远不可能了解真正的自己,也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认识到这一点后,你必须面对这些不适合的剧本,鼓起勇气修改或拒绝,使它满足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

P172

作为一个有着完整的自我意识的个体,会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人生剧本,积极参与到生活剧本的写作中来,从而做到主宰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