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心理学>心理资讯>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心理资讯 阅读(2.23W)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欢迎来参考!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状况

(一)适应性问题。包括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适应、对学业的适应、对经济状况的适应和对生活自主性的适应。进入大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生疏的人际关系,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心理冲突多,情绪起伏大,在实际生活中常出现诸多矛盾。如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情绪与理智的矛盾;幻想与现实的矛盾等。当对这种因环境改变而出现的焦虑、不安、孤独感超过限度时会产生心理问题,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的适应常常会出现问题,表现为学习不得法、考试焦虑、不会安排学习时间和计划,一旦考试的环节出现问题,就会表现出不自信,情绪低靡,甚至厌学等。

(二)人际交往问题。进入大学,人际交往面拓宽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大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易引发人际冲突,陷入孤独、逃避、自我心理设防。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交际心理障碍,表现为交往中沟通不足、社交恐怖、关系失调、人际冲突等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心理失调。

(三)情绪问题。由于过分紧张,大学生通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大悲大喜,大起大落,时而积极情绪占据主导,时而被消极情绪主宰,遇事不冷静、易冲动等。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一)社会的原因。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当今的社会环境有关。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变革、科技进步,正在转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政治气候的多变,中西文化的冲突,各种思潮的涌入,诸种矛盾冲突对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强烈和复杂。竞争的加剧、压力的增大、东西文化的碰撞、价值观念的多元、贫富差距的拉大、利益格局的调整等等,当这些展现在心理结构还相当稚嫩的大学生面前时,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人生阅历还无法使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出现心理失衡是很难避免的。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环境和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更直接更深刻的影响。由于中小学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智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基本社会实践和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致使不少大学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学习的压力和对大学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孤独、压抑、空虚等不良情绪。

(三)家庭的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每个孩子成长不可忽视的条件。家庭对于塑造学生个性、养成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都有重要的影响。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不完整的`家庭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往往使其产生孤僻、冷漠、粗暴的人格特点;父母关系不良、紧张或冲突,经常吵架甚至相互敌视,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自私、敌视等心理和道德方面的缺欠;家庭教育方式的“态度不一致”、“溺爱”、又会造成孩子懦弱、虚荣和随心所欲的毛病;严峻冷漠、家长的经常打骂、缺乏人情温暖的家庭会使孩子迟钝、犹豫不决、具有凶犯暴力的倾向。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便会诱发心理疾病

(四)个体的原因。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其正处于心理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青年中期是心理发展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但同时又是心理发展与成长的困惑期。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大学生身体发育快,但身心发展呈不平衡状况较为普遍,心理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心智能力无法控制生理成熟而衍生的冲动。其心理倾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例如富有理想又易脱离实际;热爱生活又易因受挫而悲观失望;思维活跃又易于偏激;自我意识强又难以对自己客观准确的定位。因此,经常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冲突、心理困惑。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全员参与,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开展,全过程进行,以最大限度健康发展学生为目的。

(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首先,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却不自知,或者是知道但无法摆脱,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较少。除了心理保健意识不强外,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同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有误解,仿佛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人都会戴上一顶“不正常、有问题”的帽子,有同学甚至不敢选修心理教育的课程,还有些同学则是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什么,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咨询来解决。所以,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作广泛宣传是该项工作能有效开展的前提保证。其次,要通过开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选修课,帮助学生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维护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首先,为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必须建立集教学、科研、心理咨询三大功能于一身的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承担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宣传调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是团委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以兼职为主。系统学习过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咨询人员匮乏。应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三)指导学生组建心理健康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能否普及和提高教育效果,还需要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因为心理教育的重点在于通过心育赋于受教育者强大、持久的内在的自我发展动力与能力,达到自我发展、自我预防、自我矫治的目的。学生社团可以发挥朋辈之间鸿沟小、防御性低、共同性大、互动性大等优势,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服务他人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效地开发学生中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这无论是对于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还是使工作的触角更深入都十分有益。心理健康社团还可以起到一种在心理咨询教师和学生之间搭设桥梁的作用,通过他们,可以及时得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信息反馈和学生中正在出现的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危机干预。

(四)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心理咨询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消除心理障碍的手段。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就是给大学生提供支(下转178页)(上接177页)持、帮助和发泄的场所,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意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努力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咨询过程中,除了面对面询外,还可以开设电话咨询、报刊专栏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为校内外求助者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除了个别咨询,针对不同情况、不同背景的学生在特定时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开展团队心理辅导,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这些辅导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明了自身的需要,更好地设计自己的成长道路。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增强竞争意识,获取奋进的信心,并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中获得休息和娱乐,调整生活节奏,有充沛的精力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以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