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实用文案>谚语>

三伏天的民间谚语

谚语 阅读(2.81W)

三伏天是夏季最炎热的时段,那么关于三伏天的谚语有哪些?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伏天的民间谚语,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三伏天的民间谚语

三伏天的民间谚语: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夏至无雨三伏热 (川) 夏至无云三伏烧 (陕) 夏至鸣雷旱三伏(桂)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二、三伏是什么意思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吃什么防暑 三伏天防暑这么吃

1、多吃苦

三伏天也常常被人们称为“苦夏”,因为夏季常常吃一些苦的食物,如苦菊、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等。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因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是夏季天然养生品。

另外,在三伏天,人体出汗较多、消耗大,饮食一定要注意清淡、做好心理调节、戒躁、息怒,防止上火。可适量喝清凉饮料、淡盐水、绿豆汤等,用温水洗澡,避免图一时痛快冲凉水澡。尽量避免午后或高温时段在日光下暴晒及在露天环境中活动,最好随身携带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一旦有人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将其移至通风处休息,适当地给些淡盐开水、绿豆汤、西瓜汁或酸梅汤,会起到良好效果。

2.吃姜补阳气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

三伏天喝姜茶的最佳时机也来到了。生姜4片,大枣4枚,红糖适量,同放入杯中沸水冲泡,一杯温胃散寒的姜枣茶就沏好了。

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现在也似乎越来越流行。姜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适宜喝姜茶的季节。

3、多吃羊肉

北京朝阳">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教授表示,把羊肉这种常见的冬令补品放在夏天来吃,也是不错的选择。

现代人太贪凉了,冷饮一杯接一杯,空调一吹一整天,但正是这样,带来的健康问题也显而易见:冷饮容易刺激胃肠,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而空调则可能会带来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甚至指出,人年老时体弱多病,是因为少壮时太贪凉所致。寒则滞,暖则通,这个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类似道理有很多,比如生姜也是热性食物,但是如果你整晚地吹空调,早上起来觉得头很痛,喝碗姜糖水就能缓解了。老话说得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也是这个道理。

不过,沈教授提醒,吃羊肉也得分体质,有的人体质偏寒,夏天多吃一点羊肉也不会有不适反应,而体质偏热的人就不要多吃了。

而且,羊肉含高蛋白,有的人吃多了也容易过敏。但对于大部分人,特别是一直呆在空调间里的人来说,和家人吃一顿炖或涮的火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多吃小麦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些都是小麦做成的。小麦做主食能提供能量和B族维生素,但它还有很多药食两用的功效,能帮助我们安度盛夏。

小麦麸口感很糙,为了追求高质量生活,我们一般都把它丢弃了,实在是不应该。

“小麦麸也有一定的药用功效,能除心烦,止消渴。”南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吕沛宛说。另外,其营养价值很高,富含B族维生素、粗纤维以及维生素E和硒等抗氧化物。现代研究表明,小麦麸对预防结直肠癌、大肠癌等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