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职称论文>

幼师中专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及影响因素

职称论文 阅读(3W)

幼师中专生面对职业选择时,最重视贡献,其次是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幼师中专生职业价值观特点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幼师中专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及影响因素

本研究中的幼师中专生是指还未参加工作的幼儿师范类学校的中专生,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主要是指他们在选择具体工作时的择业观。本研究是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生和高中起点两年制中专生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

 一、幼师中专生职业价值观的特征

1.幼师中专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

被试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对职业价值各维度的重视程度依次为:贡献>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家族>威望,从需要层次论的角度来看幼师中专生的职业价值观,可以发现他们的精神需要强于物质需要、发展性需要强于维持性需要。

这与于海波、张科关于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具体来看,幼师中专生面对职业选择时,最重视贡献,其次是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然后是物质生活,对家族和威望最不重视。这与王立新、廖冰(2003)研究高师专科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结论并不完全相同。王立新的研究发现,高师专科学生在选择具体单位时,最看重人际关系,其次是自我发展和贡献,威望和家族分别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最不看重的是物质生活因素。比较发现,幼师中专生并不是完全忽视物质生活因素,而是将其作为比较看重的因素之一。这与刘佩铭(2008)研究所得出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相比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文理科的学生更重视物质报酬的结论是相一致的。可见,不同学历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比较看重物质报酬,显示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工资待遇情况仍然是本专业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

2.不同年级幼师中专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从表1-2中可以看出,幼师各年级学生分别在人际关系、贡献、威望和家族四个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人际关系在二年级时达到低谷,三年级时达到高峰;贡献维度的高峰在一年级,二年级明显下降,三年级又有显着提升;威望在一年级处于低谷,二年级显着提升,三年级略微下降;家族维度在一年级最不受重视,二年级时最看重,到了三年级,重视程度稍有下降。总体来看,二年级是幼师中专生职业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

另外,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几乎没有接触过幼儿教师职业,所以在一年级他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尚处于想象层面,对于未来的职业选择也缺乏清晰的思考。而当他们度过了一年的适应期后,到了二年级,随着对本专业的认同和学业负担的加重,他们开始主动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成就自我,在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驱使下,他们在职业选择方面也开始表现出注重精神享受、看重自我价值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求。而到了三年级,毕业在即,象牙塔里的梦幻色彩一时间烟消云散,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幼师中专生们的择业标准开始集体倾向于工资待遇、是否好就业等比较现实的问题上。

3.不同学历起点幼师中专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从表1-3中可以看出,初中起点幼师中专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重视程度为:人际关系>家族>自我发展>威望>贡献>物质生活;高中起点幼师中专生的排序情况是:物质生活>贡献>威望>自我发展>家族>人际关系,与初中起点幼师中专生的排序刚好相反。事实证明,高中三年的生活和学习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变化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变化在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中透过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可见一斑。初中起点的幼师中专生在职业价值观维度上重视程度是轻物质重精神,比较注重精神层面需要的满足和快乐的内心体验;而高中起点的幼师中专生在职业价值观维度上的表现则是轻精神而重物质,相比之下更加注重物质需求的满足和实在的发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贡献维度上,高中起点幼师中专生的分值明显比初中起点的幼师中专生高,这说明高中起点的幼师中专生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性质和实质内涵比初中起点的幼师中专生有更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又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一定的文化知识积淀对于幼师中专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专业精神的促进作用。

二、幼师中专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等,决定了父母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和所建立的人际关系,从而间接地影响了父母对子女职业角色的期望和其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1.家庭所在地对幼师中专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调查显示,有56.23%的幼师中专生来自城市家庭。从表2-1中可以看出,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幼师中专生只有在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家族三个维度上存在差异,在威望维度上具有较显着性差异。在六个维度上,城市户口的幼师中专生均比农村户口的`学生分值高,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表明生活在城市家庭的幼师中专生对职业各方面的条件要求更高,尤其是在威望、家族和物质生活方面。

2.父亲的职业与幼师中专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我们把父亲的职业分为以下六种类型: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商人和其它。调查显示,幼师中专生父亲的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各占30%和40%。通过差异检验发现,父亲职业与幼师中专生职业价值观的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和威望四个维度上存在着显着性差异。总体来看,父亲职业是农民和工人的幼师中专生比较看重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而轻物质生活和威望;父亲职业是干部和商人的幼师中专生更加看重物质生活和威望,而轻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另外,父亲职业是知识分子的幼师中专生在这四个维度上的重视程度都比较低。

知识经济时代正在中国社会悄然兴起,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职场生存状态自然也开始显着提升。我认为这是导致出自知识分子家庭的幼师中专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对职业价值观各个维度都不太重视的主要原因。他们从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辈那里看到知识的力量和价值,认为知识可以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从而养成了轻职业而重知识的价值观。农民和工人是我国数量最大的两个阶级群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两大基石。但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累积,最终留给他们的蛋糕份额却越来越少,虽然历史在延续,科技在进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职业的高低贵贱,但部分工人和农民仍然生活贫困,缺乏社会优越感。所以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他们最看重的是如何转变命运,他们没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没有一定的社会威望,只得依托社会关系和自我发展来彻底改变宿命。所以父亲职业是农民和工人的幼师中专生受这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在职业选择时充分体现了重精神而轻物质的价值观取向。

3.母亲的文化程度与幼师中专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幼师中专生母亲的学历总体上是以初中和高中或中专为主。大专或大专以上和初中以下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基本上来自农村家庭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均在初中或初中以下,来自城市家庭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均在高中或中专和大专或大专以上。

通过差异检验发现,母亲的学历与幼师中专生职业价值观的家族、自我发展、威望三个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如图(2-5)所示。母亲的学历是高中或中专的最重视自我发展和威望,大专或大专以上的最重视家族;母亲学历是初中的也比较最重视自我发展和威望,母亲学历是初中以下的幼师中专生在各方面维度的重视程度都比较低。在自我发展和威望方面,母亲学历在大专或大专以上的幼师中专生和母亲学历在初中以下的幼师中专生的重视程度都比较低,反而母亲学历处于中间水平的,即母亲学历在高中或中专和初中水平的幼师中专生最看重自我发展和威望。

三、是否选择幼师职业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

笔者在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年多的教学中和基于本研究问题的访谈、调查中发现,凡是立志或者非常明确毕业后要做幼儿教师的同学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成绩中都表现较为优异,综合成绩均在80以上;而那些在入学初就准备毕业后不会从事幼师职业的同学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成绩上则普遍低于中等水平。

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幼儿教育机构从事一线教学的幼儿教师和和幼儿教育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幼儿师范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也都是服务于这一培养目标的。虽然现在幼儿师范学校设置的课程形式多种多样,但课程内容依然是围绕着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幼儿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而设定的。根据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成果,有一种学习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叫做成就动机。对于那些立志从事幼教的同学来说,她们的成就目标就是能够早日成为一名合格并且优秀的幼儿教师,而学好现在的课程则是实现这一成就目标的必要条件,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力量的驱动下,才使她们拥有如此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较稳定、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那些在入学初就认定毕业后不会从事幼师工作的同学来说,就是缺乏这样一种学习的内在动力机制。

总之,幼师中专生毕业后是否选择幼儿教师职业与其在校期间的学业成绩是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的。换句话说,幼师中专生的职业选择行为直接影响其学业成绩水平,而幼师中专生的职业价值观又是其选择职业行为的标准。学业成绩水平是幼师中专生综合素质的直观体现,也是我国未来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仅从这一方面来讲,对幼师中专生实施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

参考文献:

[1]蔡橙.论教师劳动的内在回报[J].现代教育科学,2004(5).

[2]陈章龙.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全球化与我国主导价值观的倡导[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4]常爱新.新形势下师范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9).

[5]丁爱梅.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6]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7]顾莉.师范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8).

[8]何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未成年人理想人格[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6).

[9]郝文武.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0]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11]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黄雪娜.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与反思[J].学习与探索,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