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实用文案>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制度 阅读(3.07W)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1

1、医护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门诊病人使用就诊卡号,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唯一标识。无名氏患者的姓名用无名氏加编号代替。

3、所有住院病人、急诊科留观病人、EICU及输液室病人均实行条码管理,佩戴腕带。

4、查对时应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住院病人使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识别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信息,确认患者身份。门诊病人使用姓名、性别、就诊卡号三种识别符确认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门诊使用“无名氏+编号、性别、就诊卡号”,住院患者使用“床号、无名氏+编号、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需双人核对。

6、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应用镇静药物等病人,应让家属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的姓名,应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标示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2

1、医务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项如姓名、年龄等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科以及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以及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佩戴“腕带”标识时,使用蓝黑色圆珠笔清晰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等内容,戴“腕带”前须双人核对(护士—护士、护士—医生、护士—患者、护士—家属)无误后,扣带在患者左手腕或健侧手腕上。

4、使用过程中发现“腕带”脱落丢失时,应及时补上,若损坏需重新佩戴或信息更新时必须经两人核对,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

5、手术患者转科交接: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腕带”注明患者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填写病房与手术室交接单,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交接双方共同核对“腕带”和交接单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名。

6、急诊患者转科交接:急诊患者需住院治疗时,急诊科护士做好病情评估,填写“腕带”信息和一般病人交接本或危重患者转科记录单,及时送至病房;交接双方共同核对“腕带”和交接单信息,确认交接时间,无误后签名。

7、危重患者转科交接:由医务人员共同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填写危重患者转科记录单,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及特殊情况等,确保交接清楚,交接双方共同核对“腕带”和交接单信息,确认交接时间,无误后签名。

8、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助产士、护士、产妇、家属共同核对新生儿双腕带(左手、左脚)上的信息,包括新生儿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日龄、出生时间,当场核对新生儿性别;助产士与护士交接分娩时间、方式、宫缩、恶露及产后是否排尿,交接全部病历资料。

9、新生儿转运交接:与新生儿家长共同护送新生儿至儿科,交接双方与新生儿家长共同核对新生儿双腕带(左手、左脚)上的信息,包括新生儿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日龄、出生时间,并当场核对新生儿性别;产科护士报告到达时间,儿科护士确认并记录,双方交接病历、交接单,交接内容包括新生儿孕周、日龄、出生方式、分娩情况、囟门、皮肤、喂养、二便及目前主要症状等,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