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社会工作>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范文2016

职业生涯规划 阅读(7.06K)

要及早的规划自己要走的路,这样才不会迷茫,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提供的相关范文,快来阅读参考吧。

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范文2016

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范文

一、前言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 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书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为自己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

二、自我盘点

我是一个当代大专生,平时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业余时间爱交友、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还有上网。喜欢看小说、散文,尤其爱看杂志类的书籍,心中偶像是周恩来,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没有成大器的气质和个性。但身高上缺乏自信心,且害怕别人在背后评论自己。

三、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经常锻炼,增强体质,以弥补海拔不够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未来人生职业规划书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在未来应该会向财务和英语两方面发展。围绕这两个方面,本人特对未来几十年作初步规划如下:

1、20**-20**年学业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

2、20**-20**年,熟悉适应期: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

完成主要内容:

(1)学历、知识结构:提升自身学历层次,从本科走向研究生,专业技能熟练。英语四、六级争取拿优秀、普通话过级,且拿到英语口语等级证书,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

(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在这一期间,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加强沟通,虚心求教。

(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健身运动,如散步、跳健美操、打羽毛球等。

五、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书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职业规划观1:人职匹配

通常认为,职业规划就是根据个人的兴趣、性格等等去设定一个合理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然后制定计划去实现这些目标。这叫“人职匹配”,曾经是职业规划第一大流派。

“人职匹配”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分析性格、兴趣、特长等等“个人特质”,另一方面了解行业和职业的特征,然后从中选择与个人特质相适应的工作。根据这个理论基础,不少职业测评工具被发明出来,比较出名的有MBTI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九型人格测试等等。

“人职匹配”在逻辑上很说得过去,而且能和心理学的其他分支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那些操作性的测评工具,让“职业规划”理论能够落实到应用中。

职业咨询机构帮你做测评,然后给你一份看不太懂的厚厚的报告,收一千几百块,但你会觉得值。——专业啊!

“人职匹配”有其合理性,但缺陷也很明显:

一方面,它是静态的规划,而人和职场都是动态变化的`。一个人从出生、接受教育、进入职场直到退休,“个人特质”会不断改变。以当下的状况去规划未来的目标,逻辑上的BUG显而易见。例如你现在根据“兴趣”选择大学专业,到毕业时候兴趣也许已经改变了。而且,虽然有很多测评工具,但这些工具不是绝对有效的,测错了可怎么办。

另一方面,行业和职业的内在特质也会变化。很遗憾没有人长期更新测评系统的“职业库”,尤其在咱们国家,从来没有机构或者个人好好研究过本国职业的特征,用的都是外国的结果。打个比方,很多外国牌子的衣服是根据欧美人的身形设计的,咱们中国人买了也能穿,但不是非常合身。当你拿到大学的招生宣传,看着天花乱坠的专业介绍,根据名称“想当然”地揣摩它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非常不靠谱。

实际上并没有强有力的研究证明,从事符合“个人特质”的职业能够带来更高的职业成就或者满意度——这意味着什么?当你以为它是科学,很可能只是迷信,就像电视里那些保健养生节目一样。

影响职业成就或者满意度的因素很多,个人特质只是其中的一些,而“人职匹配”放大了‘特质’的作用。打个比方,饮食节制、运动、作息规律等等都可以减肥,而一味宣扬节食就不对了。

职业规划观2:生涯发展理论

既然“人职匹配”存在明显不足,大牛们就开始想办法解决,其中一个思路是这样:咱们先不讨论怎么选职业、不讨论职业目标、不讨论兴趣或者人格,先研究下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做什么,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到位了,生涯发展自然就顺利了。

——这就是发展理论的主要逻辑,它告诉我们职业生涯发展包括了广度和空间。

广度指个人的职业生涯会包括成长期(儿童期),探索期(相当于青少年期),建立期(大学前后),维持期(中年)以及衰退期(退休)这五个阶段,每个阶段也包括五个小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生涯发展任务,如高中毕业应该是探索期和建立期过渡阶段,但因为我们高中时没有完成探索期的任务,大学期间得继续探索期。职业测评是了解自我的有效方法,从这个角度说,它是有价值的,但测评只是探索的方法之一,不等于职业规划。

空间指人生各个阶段都会同时兼顾多种角色,如学生、子女、工作者、公民、父母等等。在某个角色投入的时间精力越多,越可能取得这个角色的成功,同时也可能导致别的角色的失败。我们可以反观一些父母,很努力工作赚钱,是一个优秀的工作者,但有时候却未能尽到作为父母或者子女的责任,甚至导致家庭支离破碎。如果大学阶段继续一门心思读书,“学生”的角色很成功,也许会导致“准工作者”角色欠缺。

这个理论满满的都是智慧,但通常在学校课堂里才会讲,因为它近乎人生哲学,没有可操作的工具,不能马上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