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与时偕行 趣时变通-《周易》“时”之观念析

毕业论文 阅读(2.05W)
  

; 摘要:本文围绕着《周易》经传中关于“时”的观念问题进行辨析,综合考察了易学史上对“时”之观念进行象数模拟和义理思考的主要形式与内容,并分析了《周易》“时”之观念的现代启示意义。?

与时偕行 趣时变通-《周易》“时”之观念析

关键词: 周易;时;象数;义理

?

To change with and adapt oneself to timeliness:?

An analysis on the idea of “time” in Zhouyi?;

Abstract:; Analyzing the idea of “time” in the Text and Commentaries of Zhouyi,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xamined main forms and contents about the image numeral simulation and 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 on “time” in the history of the Yi-ology. In addition, the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modern inspirational significance of “time” extended from Zhouyi?.

Key words: Zhouyi; timeliness; image number;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s

??

; “当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的方东美先生,曾以人格类型拟喻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之格局,他将原始(先秦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区别于宋明新儒家)称为崇尚“时”、“中”的“时际人”;将称为崇尚“虚”、“无”的“太空人”;称佛家为崇尚“不滞”、“无住”的“时空兼综而迭遣”者[1]?。对于原始儒家,方东美先生论曰:?

; 儒家代表典型之时际人,意在囊括万有之一切——无论其为个人生命之尽性发展,天地万物自然生命之大化流衍,组织之结构体系,价值生命之创造成就,乃至性体本身之臻于终极完美等等,——悉投注于时间之铸模中,而一一贞定之,使依次呈现其真实存在。问题的关键是:何谓时间?最简单之答复曰:时间之本质在于变易。[2]?

; 由此,方东美追溯原始儒家作为“时际人”的哲学思想之本根,最终将其归结于《周易》这部古老而奇特的先秦典籍上。?

; 的确,“时”之观念,在《周易》经传的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周易》用于名书之“易”字含义为何,古今歧异之说颇多,然究其根本意旨,当在于“变易”。“变易”为《周易》一书丰富哲理意蕴之核心内容,而“变易”的根本及必要之条件,就是“时”。宇宙自然与社会人生,万物生命迁流不息,变动无居,剥复交替,否泰转化,动静行止,潜见跃飞,均离不开“时”之因素、“时”之背景、“时”之偕同。此即《系辞传》所谓“变通者,趣时者也”。

一、《周易》经传中“时”之辞句析?

; “时”字在《周易》“经”部分中仅一见,为《归妹》九四爻辞:“归妹愆期,迟归有时。”此仅见之“时”字,似侧重于指“时”的具体意义(即“日期”),哲学的意涵并不显著,然而,统观“经”之全部,却不难发现,卦爻辞中虽少有“时”之名,但与“时”相关联的实质性的思想内容——时间、时机、时序、时势以及审时、待时、时变、时行等观念,却普遍而深刻地寓存于符号、言辞的象征之中。以《乾》卦为例,该卦以“天”为象征体,以“龙”为象征物,其六爻由初至上,潜、见、跃、飞至于亢,显示出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而这种变化、发展,又必然是在时间条件下进行的,且呈现着特定的时间背景状态。其它诸卦,也都含有“时”义。故而王弼之《周易略例》直截了当地说:“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是故卦以存时,爻以示变。”[3]因此,“卦时”也就成为重要《易》例之一:六十四卦表示六十四“时”,即塑造出六十四种特定背景,从不同角度喻示自然界、人类社会中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理。……每卦六爻的变化情状,均规限在特定的“时”中反映事物发展到某一阶段的规律。因此,阅读六十四卦,不能不把握“卦时”这一概念。[4]?

; 如果说,《周易》“经”部分所蕴含的“时”之观念是殷周之际的思想认识,那么,创作成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易传》,正是承续了“经”中的相关思想,并结合日益成熟的“时”之观念,而得以进行更显明、更充分的阐说与发挥。?

; 据,《易传》中出现“时”字共有57处。虽然《易传》中“时”之观念,不仅仅体现在出现了“时”字的辞句中,但出现“时”字的57处辞句,毫无疑问地,是“时”之观念的集中的、明显的体现。因此,对57处的归纳、分析,有助于我们对《易传》“时”之观念的初步把握。?

; 下面将《易传》中出现“时”字的辞句略分为三类加以分析解说。?

(1)“四时”之“时”(及“天时”、“治历明时”之“时”)?

; 在《易传》中,组合成“四时”的“时”字凡九见:《文言》“与四时合其序”,《豫·彖》及《观·彖》“而四时不忒”(两处同),《恒·彖》“四时变化而能久成”,《革·彖》“天地革而四时成”,《节·彖》“天地节而四时成”,《系辞传》“变通配四时”,《系辞传》“揲之以四以象四时”,《系辞传》“变通莫大乎四时”。?

; “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时序的变化。《系辞传》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孔颖达《周易正义》释《系辞传》之“变通莫大乎四时”曰:“谓四时以变得通,是变中最大也。”[3]圣人作《易》,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而天地自然中最能体现变化之状态及变化之时间因素者,就是四季。四季更替,周而复始,具有恒常、准确、有序、循环的特点,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又组合而形成生命的周期,这都给先民(“先王”“古圣”正是他们的智慧之代表)以直观形象、鲜明强烈的“时”与“变”的印象,先民由此积累了“时间”的自然观念并进而发展完善了相关的哲学观念。因此,在《易传》中组合成“四时”的上述九则句子中,已经具有了探究“四时”变化之原因、把握“四时”变化之规律的哲理内涵存在了,如“天地革而四时成”,“天地节而四时成”,“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等,联系“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可以说,在《易传》看来,“四时”变化乃阴阳刚柔相互间的变动在起着规律性的作用;而“与四时合其序”,“变通配四时”,乃至于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蓍占中“揲之以四以象四时”,都表现出了努力把握“四时”变化规律的主体能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