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好好学习>毕业论文>

商业银行:人员型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毕业论文 阅读(3.31K)
商业银行:人员型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风险。人员风险是操作风险中最重要的风险,当前所发生的金融案件大都与之相关,因此要加强管理。本文分析了人员风险的成因,并从加强风险教育,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市场化的任用机制,建立与完善激励考核机制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人员风险
   
  2005年轰动中国金融圈的“高山案”还恍若在眼前,仅时隔一年有余,另一惊天大案又浮出水面,黑龙江中行双鸭山分行四马路支行96张汇票被盗,涉案金额9.146亿元。这是2006中国银行业第一大案。案件的查出一方面说明,目前国有银行的改革与重组正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长期隐藏于监管死角的罪犯们已无所遁形。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以往的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较为受到重视,也有相应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但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认识与管理却相当不足,也没有引起银行业及监管当局足够的重视。通过这次事件,我国银行业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一古老而又陌生的操作风险。
  
  一、操作风险的含义,以及其中最主要的风险——人员风险
  
  关于什么是操作风险,理论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除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都可以成为操作风险。第二种是只有在金融机构营运部门有关的风险才是操作风险。第三种是介于两者之间,即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定义: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操作风险可以按其产生的因素又分为人员、流程、系统和外部风险。在这四种风险中人员风险是最主要的,也是发生最频繁的。人员风险具体包括:操作失误,内外勾结,越权行为,违反用工法,关键人才的流失。从某一方面来说,流程、系统或外部事件因素的操作风险都可以与人员相联系起来,如人员设计的业务流程不合理,人员设计的操作系统有漏洞以及外部事件中的内外勾结的诈骗,都是与人员有关。张吉光在通过中国近几年来168起有代表性操作风险事件统计,分析得出各类型的操作风险中人员因素引起的占了大多数。具体结果是人员因素引起操作风险占比重达到44%,而这里的人员只是内部人员,不包括外部人员造成的损失,同时得出这些案件有两种类型,一是高级管理人员犯法,二是基层人员的内外勾结作大案。,所以影响银行操作风险的因素当中最主要的是人员因素。
  
  二、人员型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对操作风险认识不清,防范意识薄弱
  从字面看,很容易将其理解成操作中的或是操作性的风险,这就大大缩小了操作风险的内容,就很难防范操作性风险以外的风险,特别是外部性的突发事件。一些人认为操作风险涉及到银行业务的方方面面,很难用模型来计量,特别是像人员风险,涉及到人,就更难预测,但是从长远角度去考虑,某些操作风险是以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因此认为操作风险无法计量,不必分配资本,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少员工态度不端正,防范风险意识差,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会给银行带来操作风险,更有甚者将对操作风险的管理认为是审计、监管部门的事,与自己的业务无关。
  
  (二)内部控制建设落后
  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1.制度安排不合理,且执行流于形式
  制度安排是银行开展经营活动的准则和基础。目前我国银行制度日益完善,而且制定的较为细致,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操作风险的发生,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制定时,存在制度之间相互重复和矛盾,缺乏衔接性,同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又不能及时调整,缺乏适应性;二是在传递过程中,信息会随着层次的增加而缺失和模糊不清,等到了基层,就会更加不清楚。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员工对某项业务无知或一知半解,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