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实用范文>读书笔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读书笔记 阅读(2.47W)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1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终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我绝望的爱慕之情,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看完这篇中篇或者说是和男主人公一样看完这封信后,相信我们的第一感觉都是情感的震撼。

但不一样于《追风筝的人》等因自带宏大社会历史背景而震撼的震撼,这一封信给我的感觉就是,单纯地因一段感情的至极纯粹无私而颇为震撼。

在震撼之后,我就不禁会想:这样的感情在世界上真的存在吗。

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有着超乎虔诚的痴迷,即使无数次痛苦至极,绝望至极,依然从未改变,从未埋怨,从未放弃。

而反过来,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凄凉和病痛中孤独地死去,男人都始终没有认出那个与他几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欢爱的女人就是当年的邻家女孩,只把她当作欢场中的卖笑女郎,无数风流艳遇中的一个。

直到读完“陌生女人”的绝笔信,作家都没能确切地回忆起她的形象,只朦胧地感觉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丝马迹。

这让我想到《追风筝的人》中的一句对白:好的故事,一般都是杯具。

是啊,这是一个以绝笔信呈现的杯具。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2

爱情,是催生甜言蜜语的最佳引药。但凡有爱存在的地方绝对不会缺少感人肺腑、令人激动欣喜的言语。我听过、见过、看过无数至高无上的爱情宣言,心里每每总是激起阵阵涟漪,然而当我看到这句台词,我感觉心里狠狠地震动起来,那就是“我爱你,但和你无关!”

短短的八个字,是整部作品的灵魂台词。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极其善于刻画女性的心理,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有着自己的一套令人惊叹的方式。在他的笔下,女性形象具有更加强烈的情感,更富于献身精神和爱的能力。小说的具体情节,我不想再长篇累牍的叙述,我只想谈一谈其中那种持久的、痴迷的甚至是偏执的爱。

当女主角注意到年轻作家之后,作家身上所有的一切都深深吸引着她,也给了她极大的冲击,给她黯淡的世界增添了一道刺眼的阳光。从此,作家的一切成了她的呼吸,成了她整天的必需品,她深深的迷恋却从不敢外露自己的感情,更从不诉说给任何人听。她时刻的关注着他,慢慢的进入了他的世界,以他的开心作为自己的开心,以他的伤心作为自己的痛苦,她不停地幻想着一次次美丽的邂逅,可总是羞赧的不敢露面。在无尽的等待中,她煎熬的度过每分每秒,却又享受着这份得来不易的孤独。这种感觉想罢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都或多或少的有过经历。

恐怕这就是爱情的萌芽,我们开始默默而又急切的关注着一个人,极其想让他发现自己关注着他,又极其的害怕被他发现,纠结的心理,往往使我们整天陷入郁郁寡欢之中。而最可怕的就是,我们的痴迷换来的却是对方的毫不在意。就像小说中的作家就从来没有记住过她,从来没有意识到她的存在,她的期待最终换得了无言的心痛。谁说真爱不奢求回报?但凡我们付出了我们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希望得到点什么,哪怕是对方对我们的淡淡一笑,这也是对我们价值的极高认可,我们也会觉得物有所值。

她深深的知道,这位作家一往情深而又用情不专,但是她的爱彻底而又持久,她从不懂得退缩,她爱作家的一切,即使明知道是缺点。她爱他健忘的样子,毫不介意作家的滥情。这是一种偏执,这种爱是偏执的爱,这种爱,热烈而又绝望,纯洁而又伤感,但同时也有一点荒唐和不可理喻。

高尔基曾经表示,他被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深深感动。是的,这种爱生如夏花之灿烂,逝如秋叶之静美。这种爱,可歌可泣,伟大而又卑微,热烈而又孤寂。女人甘愿花费生命的力量去爱着这个“无情”的作家。我不想过多的评价这种偏执的爱是好还是坏,但我知道这种偏执的爱值得感动。痴情也好,肤浅也罢,深深的爱过一个人,并且在等待中感受着幸福,即使知道可能并没有结果,但我们也会时时在嘴角露出满足的微笑。

“不求你爱我,只求你好好的,我爱你,但和你没有关系!”我知道,这句话停在了我的心里,经久不散,历久弥新。那你呢?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3

我的一生一向是属于你的,而你却对我的一生一无所知。

就像空灵的旋律,缓缓流淌的忧伤,贝多芬的《月光曲》在充满着爱的夜晚温柔地弹奏着,这就是我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深的感受。

高尔基曾说过,茨威格是一个倾向于杯具性的艺术家,而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这样深刻地怀着对女人的惊人的慈悲之心描述过感情。他选择了最艰难的'文学主题,可他笔下演绎的感情却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与光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刻画一位被遗忘的“陌生”女人临死前向她心目中那个天神发出深沉的爱的宣言。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这种悲伤的叹息,这种爱到绝境的无奈是信的首句。作者以他细腻精确的语言和与人物融为一体的心,在默默诉说着那位陌生女子的柔情、爱恋和缱绻缠绵的思念。

“我在大门口千百次等待过你,总在楼梯上偷听你的脚步声。”是的,正如她说的,“我整天什么也不干”,只是坐在冰冷的门廊前耐心数着他回家的钟点。日复一日,她犹如跌进爱的深渊。不幸的是,母亲的再嫁迫使她与R分离,不能再借邻居之便接近观察R了。而那离别之夜,她奄严寒冰冻里足足等了R一夜,想向他表白心迹,结果换来的却是心的破碎——R和另一个女人相拥而归。

即使受到如此巨大创伤,她在离开R后,一心仍全维系在R身上。她拒绝外出,拒任何人于千里之外,她只想在心灵深处与R单独在一齐,不愿分心。一个孤独少女以这种爱的痴狂折磨自我,以至是悲惨绝望的狂热。茨威格的自然而近于本真的文字里,流露出他悲天悯人的情怀,行文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却深入骨髓的忧伤里。

她终是受不了思念的煎熬。于是,她义无反顾地与父母决裂重回R所在的城市。她每一天在商店辛苦工作,而邻街是R的居所。每一次她抬头望向窗外,只是单纯地期望能远远地用她的目光搂抱R的脸。下班后,她常常在街上来回走,渴望能有一次与R的重逢,就像真实再现席慕蓉的那首《一棵开花的树》一样:“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命运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时垂青了她,让她与R擦肩而过,更惊喜的是R似乎被她的光彩夺目所吸引,驻足与她交谈,并用他特有的那种仿佛把对方紧紧拥抱起来的勾魂摄魄、脉脉含情的目光注视着她。

尽管R早已不记得她就是那个邻家女孩,她仍心甘情愿地为这次相遇奉献了她的全部。而R只留给她几朵白玫瑰,可却是她一生的记忆——每年R的生曰她都会匿名送出一束白玫瑰。当然,这次相遇也带给她意料之外的喜悦——她有了R的孩子。她明白R是个一往情深却爱不专一的人,只喜欢简便愉快地游戏人生,不愿去承担职责或牺牲什么,于是她将一切守口如瓶。可是好像孩子承载不了她的爱,很快因患流感而被天使带走,她也不幸染上恶疾。

仅有在这个彻底绝望的时候,她才怀着将她燃烧成灰烬般的热烈而无望的爱,向R发出来自肺腑的深情,并低诉着过往。这是一位女子生命垂危之际的告白,是发自内心和口唇的痛苦告白。像普希金的诗“我以往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以往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可她一辈子忍受这种不为R所认出的命运,随着这种命运而死,一向没被认出来。

小说的结尾如晶莹的水晶、琉璃,充盈着轻轻浅浅的蓝色。R在看完那封信后,双手哆嗦。他只隐约感到这一切仿佛是在梦里发生。而那陌生的女子,她飘忽不定,却热烈奔放,就像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

茨威格让故事到那里结束,可我却如海子所言“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这份感情扎根于我的心底,开出花朵,散发出芬芳……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4

近两年见过不少以“陌生”或者“信件”为引子展开情节的小说,比如《一个人的朝圣》,但直到打开这本书,才发现它的不同。

很多书我会试图用几句话概括,但这本不行,也不合适,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细节。

整本书三个故事,全都关于爱,爱情或者爱欲,而且总有一个人被“蒙在鼓里”。

陌生女人的来信只是第一个故事,一名女子从少年时期就爱上一位作家,深入骨髓,那位作家是她的邻居,但她不敢靠近,也不敢表白,直到多年之后,她生下了他的孩子,将其养大,并无助地看着孩子病逝,才决定拿起笔给他写一封很长很长的信。

第二个故事,一个公爵看上一位夫人,但又不知怎样才能与其相识并俘获芳心,他就有意去接近她儿子,并快速与之建立良好关系。在小男孩的助力下,公爵很自然地认识了那位夫人,小男孩当然不知道公爵的真实目的,于是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第三个故事,一个男孩,到了姐姐所嫁的王府里做客,期间有一段艳遇,那女孩不说话,也不会让他看清她的脸,每次都如此,他只能在家里的女孩当中猜测,根据记忆逐个排除,即便这样他同样深深地爱上了她,但结果并不像他想的那样。

不说太细,以免剧透,看这本书的动力就在于顺着点滴细节慢慢揭开悬念。

其实阅读之初感觉作者的描写或者措辞未免过于浮夸,有些读不下去,读完就变成了钦佩,或许你也可以来读一读,来认识一下大名鼎鼎的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5

这篇文章基本是以一个女人的自述方式进行的。简单的开头,让男主看到信读了起来,然后用近乎90%的篇幅介绍这封信的内容,最后再简单两句话交代一下男主读完信的感觉作为收尾。

这么大量的自述,其实是很危险的写作方法。很容易让人觉得头重脚轻,话说的太多,故事没怎么交代。但茨威格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把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全都放进信里了。还不会让人觉得冗长。考虑到这是一篇大概一个小时能读完的短篇小说,能做到这样真是了不起。

作者给读者设定的场景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人回家,读了一封信。但是让读者想象的空间却非常大。用自己对男主一生情爱而写这封信的女人,甚至根本没出现在场景中。但读者却忍不住被她的爱所打动,想象这个女人的样子,她所遭遇的一切,为她的离世感到叹惜。能达到这种写作效果,真是了不起。

写作有时候就像做饭一样,好吃不好吃的标准,不在于食材多少,而在于能否让人回味。看似简单的一碗叉烧饭,如果能让人“黯然销魂”,那才是真的厉害。

有人评价茨威格是“最懂女人的作家”。在感情方面,很多时候男女是一样的,所以我觉得他对男人和女人应该都很懂,是一位细心观察,了解人内心活动的作家。贯穿全文的情感,主要是女主的单相思暗恋。

关于暗恋,我觉得每个人都很熟悉,在情窦初开的时候,想表达爱,却又懵懂羞涩,所以都会偷偷种下暗恋的情愫。

暗恋让人变得极度敏感,对方的一句话,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被我们无限的放大。暗恋就是在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对方。暗恋也很辛苦,主要是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总是自问自答——他爱我?他不爱我?

但暗恋又是很很容易得到满足的阶段。这个时候人们往往是不求回报的。对方向你说的一句话,对你露出的一个微笑,甚至只是目光不经意地和你对视上,都会让你感到满足。

暗恋就是不要求对方付出,但自己却心甘情愿做很多傻事。看到有趣的事情想和他分享,吃到好吃的食物想和他一起,听到好听的音乐也想向他介绍。

所以暗恋就在甜蜜和苦涩中来回游荡,这个过程还挺有意思的。而一旦表白,就打破了这种游离的状态:如果对方接受,刚开始会向甜蜜的一端倾斜,但过一段时间,就会比较自己和对方的付出到底谁多一点。不会再像暗恋阶段那么不计回报,也可能因此发生争吵;如果对方不接受,那就彻底浸泡到苦涩中了。做什么事情也不会开心,看到什么美景也不会让心情好转,而且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熬过去。

当然,女主不仅是暗恋,更是一种极端的爱,痴狂的爱。用她的一生去爱一个人,甚至为此牺牲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孩子。感动吗?作为一个读者来说是感动的,但我觉得这种爱情只存在于文学作品、话剧、影视剧等就够了。作为读者或者观众,看这些东西会被感动,是因为和我们真实的生活存在遥远的距离。

如果在现实中,要是我周围有这么偏执的人——对一个人极端痴迷,不惜牺牲一切也要和这个人在一起——我要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当事人的话,肯定还是恐惧或者惋惜会比感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