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办事指南>生活常识>

老年人心理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阅读(2.63W)

我国老年群体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他们不仅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以及他人在身体上的照顾,更需要在精神方面得到满足。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老年人心理健康常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多了解一下。

老年人心理健康常识

老年人心理健康常识

老年人老了以后就像一个小孩一样,需要关心,呵护。因为他们最怕孤独和寂寞,那么,老人会有哪些心理需求呢?是你所不了解的,下面一起来看下。

一是自主的心理需要

老年人大都沉着稳重,老练大方,阅历丰富,处世有方,因此干什么事都希望有自己的主张,这种心理上的自信和自主,是老年人的自主需要。

二是交往的心理需要

多层次的交往是老年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老年人为排除生活中的寂寞感,喜欢在一起聊天;为了切磋某方面的技艺,也爱找有共同爱好的人交流;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老人们也需要广交朋友。

三是求助的心理需求

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和健康状况等原因,生活自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产生求助的愿望。如果老年人在有病的时候,晚辈若能自觉帮助他们完成日常生活无法独立完成的活动,则会使老年人感到心情舒畅。另外,老年人对社会、对群体的依赖也是一种求助心理。

四是恭敬的心理需要

老年人在从事养花、练书法、打门球、钓鱼等一切活动并取得进步后,特别希望得到晚辈的肯定、鼓励和恭敬,这样就会增添老人对生活的情趣。

五是依存的心理需要

老年人对家庭有一种较强烈的依存心理。他们虽然物质生活比较丰富,但仍期望得到家庭成员越来越多的关心、爱护、尊敬和信任。家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关心、体贴老人,家政事务主动征询并尊重老人的意见,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老年人丧偶或离婚后,为了避免孤独,很希望找个能互相照顾的老伴,这需要社会和家庭成员的充分理解和积极支持。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有四个主要特征:

一是高龄性,即心理疾病易发生于高龄人之中,且随着年龄的增高,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二是广泛性,即心理疾病在老年人中广泛存在,比例较高,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三是时代性,在诱发心理疾病的要素中有些与时代紧密相连,以前考虑孩子就业顶班、分房等,而今主要考虑各项待遇等。

四是多样性,即心理疾病表现形式的多种多样性。主要有社会失落感、生活孤独感和精神抑郁感等等,而空巢老年人又有其固有的特点。

人到老年,肌体各部分包括大脑在内,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些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的同时,也发生着心理方面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居各方面:

1、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人到老年后,感知觉是衰退最早的心理机能。具体表现为视觉退化、听力下降、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减退。

2、记忆力下降:老年人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如放一件东西,过后就想不起放在哪里了;见到以前的同事、朋友,却想不起在哪见过面或叫什么名字了等等。据有关资料记载,经常用脑的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缓慢。但下降的进度却随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3、思维的年老变化:往往人到老年期后,随着社会生活阅历的丰富,各方面能力的不断积累,逐渐完善,表现出更稳重和智慧,但思维能力却存在普遍下降的趋势,如思维比以前迟缓,反应速度不如以前等等。

4、社会生活的改变:年老退休,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下来,转而进入家庭生活,这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生活事件,面对角色变迁,要改变并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模式,可能很难调整和适应。

5、人格的变化: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变化,有的表现为不安全感,对自己身体功能变化敏感,担心自己得病;有的表现在孤独感,退休在家离开群体的失落感和信息缺乏感,空巢阶段的老人孤独感尤甚;有的适应性差,不接受新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对新事物接受程度差,对事件的应变能力有所下降;有的行为拘泥、刻板,在解决问题时为了追求谨慎,而决断速度减慢;有的趋于保守,注重经验性,观念保守,对子女不接受自己的经验方式,不理解,发牢骚;有的心理由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总爱回忆起往事,遇事也易联想到往事;有的产生对死亡来临的恐惧等。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否,除生理因素外,与环境有着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其次是生活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再就是文化因素,较高的文化素养,可以使人能深刻而正确的领悟人生,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老年人需要沟通,他只希望自己孤独的`心有个归属,所以希望各位家庭能够多多理解老人,满足他的心理需求。

一、概况

. 世界卫生组织心得年龄划分法提出:45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岁为年青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32亿,占总人口的10%,并且老年人口还将继续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据估计,2025年将达到2.9亿。

二、健康的标准

.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宪**指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由此可见,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其机体功能正常而没有疾病,而且其心理状态也应是正常的,能适应社会生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类健康的新标准为机体健康的“五快”、精神健康的“三良”。

.“五快”是:

.第一,食得快;

.第二,便得快;

.第三,睡得快;

.第四,说得快;

.第五,走得快;

.“三良”是:

.第一,良好的个性;

.第二,良好的处世能力;

.第三,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老年健康的特征

.下面是老年医学归纳出健康老人十二征象:

.1.两耳聪

.2.双目明

.3.声息和

.4.腰腿灵

.5.牙齿坚

.6.形不丰

.7.后门紧

.8.前门松

.9.脉形小

.10.思路清

.11.性格开朗

.12.善适应

四、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前提。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会导致各种疾病

.1. 压抑情绪容易生癌;

.2. 急性子易患高血压和心脏病;

.3.良好的情绪可以防病。

五、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逐渐减退

. 2. 个人感情生活突遭变故

. 3. 家庭、社会关系突变

. 4. 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降低

. 5.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竞争意识激增

. 6. 处于信息时代

. 7. 人际交往频繁,关系繁杂

. 8. 由于企业经营体制变化

六、从心理因素获得保健

. 心理保健必须首先注意心理卫生

. 了解心身疾病

七、心理老化的表现

. 如若在心理方面有以下表现说明,心理老化;

. 1、已经没有任何创新的企图了,而且感到空虚乏味。

. 2、对需要付出较多脑力的工作,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 3、认定自己属于时代的落伍者。

. 4、觉得家人及周围的人都和您过不去,而想超然于众人之外。

. 5、对发生在身边的事视而不见,反应冷淡。

. 6、常不厌其烦地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往事,不顾人家愿不愿意听。

. 7、当生活稍不如意时,常常会怨天尤人。

. 8、当面临突发事件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无措。

. 9、平日里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围绕自己为中心进行的。

. 10、越来越变得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 11、常常曲解别人的好心劝告,听不进别人的任何意见。

. 12、唠叨起来没个完,而且没有心思听别人讲话。

. 13、常找不到自己放置的东西,要费很大劲才能找到,记忆力明显不如以前。

. 14、常常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并感到不安。

. 15、自感办事效率明显降低了。做某一件事时总是一拖再拖

. 16、渐渐对那些没有用途与价值的东西产生兴趣。

. 17、对生活中的繁杂之事感到厌烦甚至惧怕。

. 18、常找借口逃避与陌生人接触。

. 19、渐渐变得感情用事,言行中的理智成分越来越少。

. 20、经常白天也需要较多的睡眠,而且要靠浓茶提精神。

八、如何抗心理衰老

. 1. 尽力保持和谐的人际交往,时刻将自己融于社会。

. 2. 身心活动——老人生命质量的强化剂。

. 3. 少一点遗憾,多一点解脱。

. 4. 为自己建立一个适宜养老的良好生活环境。

九、老年人产生的不良情绪

.(一)、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 1. 生理原因

— 2. 社会心理原因

.(二)、不良情绪对老年人的危害:

— 1. 损害健康,引发疾病;

— 2. 丧失生活兴趣;

— 3. 产生行为偏差;

— 4. 影响人际交往;

.(三)、老年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

— 1. 孤独

— 2. 忧郁

— 3. 焦虑

— 4. 愤怒

— 5. 多疑

.(四)、疏导老年人的不良情绪的方法:

— 1. 宣泄法:

. 第一, 说出来。所谓"不吐不快”。

. 第二,哭出来。

. 第三,写出来。

. 也有人通过打沙袋或大吼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或其他不良情绪。

— 2. 转移法

— 3. 升华法

— 4. 幽默法

— 5.自我暗示法

— 6.调整期望值法

— 7.遗忘法

— 8.助人为乐法

— 9.儿女亲情法

十、老年人退休后的社会适应

.(一)、退休前后的心理变化阶段:

— 1. 退休前阶段

— 2.“蜜月阶段”

— 3. 清醒阶段

— 4.稳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