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君>办事指南>生活常识>

入伏必备养生常识

生活常识 阅读(5.39K)

暑,炎热之意。小暑即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入伏必备养生常识

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俗语:“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预测信息。

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大暑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更有“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堤”的经验总结。

专家为你支招:

小暑天里,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这样一个高温多湿的节气里,我们应注意用以下的消暑方法来进行自我保健。

1)应当减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水果,如西瓜。室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27度,多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2)晚睡早起,保证7小时睡眠,但最好不要晚过10点。

3)情志愉快,不怒不争。

4)适当运动,如游泳、散步、快走、太极拳等。勿使出汗过多伤津脱液,而致体内阳气外泄,免疫机能下降。

5)改变饮食不节、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营养应以均衡、适量为宜、以清淡为主,切忌过食寒凉油腻之品。薏米汤、荷叶粥、绿豆粥和玉米是不错的暑天佳品。

小暑常见病:

小暑时节温度较高,降雨增多。即将入伏天,湿热重是其特点,此时是皮肤病的高发期。因此要做到预防为主,安度伏天。

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也叫多形性日光疹,中医称“风毒病”,是夏天里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常反复发作,甚至持续整个夏天。该病主要是人体对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引起的。夏日阳光中的紫外线比较强烈,因此一些对紫外线有过敏反应的人,很容易患上日光性皮炎。一般来说,在日晒后几小时或三四天后,皮肤的暴露部分,如前臂、鼻翼、手背、面部、颈部、前胸等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而且还会感觉到强烈的瘙痒。

预防:

不单是涂抹防晒霜。涂抹防晒霜一般来说效果并不好,因为防晒霜并不能阻止紫外线的穿透。因此建议对紫外线过敏的人要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最好在日光强烈时早出晚归,尽量避开早上10时到下午3时之间在室外工作。出门最好带上遮阳伞或戴遮阳帽,或穿上薄的长袖衣裤,遮挡阳光。而在户外活动后数分钟,可以用冷水敷洗暴露部位。另外,最好不要吃光敏类蔬菜,如苋菜、荠菜,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引起光敏性皮炎。

晒伤

晒伤也是由于夏季紫外线过强,人体皮肤又暴露在外而引起的皮肤损伤。但患者不只是对紫外线过敏的人,而是不分年龄和体质的。一般在户外作业的人们以及到海滩游玩、长时间在户外暴晒的人都容易被晒伤。

晒伤一般的表现是在日晒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后,外露的皮肤会感觉到灼热、瘙痒、刺痛,皮肤红肿,很快还会脱皮,有的还会有色素沉着,在皮肤上留下雀斑。

预防:

涂抹防晒霜。晒伤同紫外线过敏引起的日光性皮炎不同,完全可以预防。6到8月的10时到14时,是日光中紫外线照射最为强烈的时间,此时应尽量避免外出。若必须外出,应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防晒霜、打遮阳伞或穿长袖衣裤,以浅色为佳。

丘疹性荨麻疹(虫咬皮炎)

现代医学认为此病与蚊虫叮咬有关,如臭虫、跳蚤、虱、螨、蚊等昆虫叮咬皮肤后注入唾液,诱发的过敏反应。中医认为,外因为毒虫叮咬,内因是过食油腻厚味,辛辣、荤腥等助火动风之物,导致肠胃不和,风火湿热内生,郁于皮肤而发。

预防:

尽量少到草丛、树阴下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室内可设蚊帐以避免蚊虫叮咬,发生皮疹后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种软膏或霜剂(但最好请医生看过再用药),口服抗过敏药,注意最好不用红花油等,因为有时会致敏,使病情加重。

小暑推荐饮食

“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符合冬病夏补的医理。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气、益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黄鳝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且黄鳝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黄鳝最为鲜美滋补。

小暑除了要吃黄鳝外,民间还有吃藕的习惯: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钾和膳食纤维更多。藕具有清热养血、除烦安神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

小暑习俗:

相传阴历“六月六”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多是在小暑节气,为一年中气温高、日照长、阳光辐射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被、书卷等晾到室外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